要吃饭,总得赚点钱吧,有钱人才多少”
“哼!”
淳于意没有办法反驳,那就是他以前生活的模式。救治有钱人,来救济没有钱的人。差点把他自己都赔进去。
如果不是他女儿,如果不是遇到钱汝君,他不敢保证他的人生态度不会改变。
回到船上,洗了个澡,该出发的人又出发了。
在轮班休息的人里面,钱汝君并没有安排自己休息,学生实习的过程她必须全盘监督。
至于淳于意跟淳于缇萦,但是他劝他们最好只派一个人就好了,不过两个人都不听。
第四八一章 分道
就这样,钱汝君学堂的学生们走走停停,陆续向北前进。
当每个人都进行了十轮以上的医疗尝试之后。基本上,学堂学生的表现,已经从原本的生涩,变成如今的出色。
淳于意点头说道:“这些学生可以了,至少出去医不死人,八成可以救活。”
虽然说这话好像在骂人,但是对淳于意来说,这已经是极度的赞誉了。
要知道这时候中医医疗还在发展之中,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每时每刻,淳于意的医学典籍都还在修正之中,没有最后定论。
甚至连个简单的伤寒,对当代的大夫来说,都还是神秘莫测。
后世人都知道,很多疾病,最开始的征兆都是感冒,所以伤寒后续的变化,是极为繁复的。
即使是淳于意,到现在都没有办法所有的伤寒原因,整理出来。
估计,整理出伤寒杂病论的张仲景,都没有办法说得明白。有哪些东西会引发伤寒。
中医常说,西医只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其实对大部分的大汉大夫来说,也是一样的。
拥有调理身体的能力的,都是道行比较高深的大夫。不要以为大汉所有大夫都是读通典籍,有很多医学方面的学问。
许多大夫,只是会治些家传的病,其本身就认得几个字,会写些草药的名字。有些更是家传的手艺,不识字,只能通过一些长相,知道药材,不弄错就不错了。
每年有钱看大夫,被大夫误而死的病患,在大汉不知道有多少。
比较好的是,在大汉,即使是误医医死,人们一般也怀疑不到大夫的身上来。
在调理身体方面,钱汝君的学生们,还在摸索阶段,其实也还不太清楚。以后他们大概没什么实作的空间,除非钱汝君专门画分出一组人马,专门研究医学,要不然,想要进一步,对大部分学堂学生是不可能的。
这也是淳于意决定适可而止,能看病治人就可以了。没有要求学堂学生进一步发展。
同时,他也觉得很可惜,要是这些学生,能投入医疗事业,将让大汉人口暴增。
要知道,大汉生的孩子极多,一个人生个十来个都是正常的,但能活下来的却很少,可能仅仅只有一个。
孩子死了就生,几乎是这个时代妇女的命运。幸好,当生孩子生出经验来以后,顺产的情形也比较普遍了。
都还没有办法明确出它的原因。伤寒死亡的人仍然占大多数。
淳于意面对的疾病也有近三层,他所不认识的。必须用猜测的方法来医治。
所以即使是淳于意。能治好的病人也不过是九成。剩下一成的病人也能也只能缓解他的病情,还是得靠病人的自愈能力。
要知道这已经是大汉顶尖的水平了。
至于一般的大夫的水平能达到什么地步就可想而知。
“真的够了吗?”
钱汝君还是很担心。在她的印象中,一个医学院的学生要成材,必须经过七年的学习和实习。在这七年里,他们的课业比普通学生要重。所以出社会以后,他们的收入也会比一般人都高。
她知道她的学生是天才,但他们才学半年的时间啊?
印象中,能进医学院的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