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肯定是不可能的啊,所以,在看到一个北方人都没有上榜之后,这些举子们就开始闹起了事来,人家也不说别的,只三个字,那就是不公平。
简而言之,就是这届科举有猫腻,肯定是那些南方的考官们,偏向自己的家乡人,这个说法,在现代看来,或许显得有些可笑。
但在那个时候,同乡同窗同榜都可以算作是天然的盟友,所以这个说法一经传出,那是非常有市场的,基本上大多数人都认为很有道理。
毕竟一届科举,一百多个名额,怎么可能全都是南方人,北方人就算是学问再如何差,那也都是一个个考上来的,不是滥竽充数的,怎么可能一个人都考不中呢。
这件事情闹到后来,已经不只是北方的士子们大喊不公了,就连北方在朝为官的都站出来弹劾了,而在群情激奋的情况下,太宗自然也是下旨彻查了。
最后的结果,自然是显而易见,那一届的所有考生都被罢满了功名,发配到了边疆,而考官们,则是全部罢官免职,直接便砍了脑袋。
而借着这件事情,在那些血淋淋脑袋的震慑下,太宗成功的推出了南北分榜的政策,这个决议不是一时兴起得来的,而是早就已经想了很久的。
不过在这次科考舞弊案之前,南人的势力太过庞大,朝廷上很少有北人的身影,所以事情的阻力太大,就暂时的压制了下来。
其实,有的时候静下心来想想,一届的考官们怎么会都是南人呢,而那些被录取的士子中,怎么就真的全然没有一个北人呢。
那些考官们也不都是傻子,他们难道就不知道这样做,会引起多大的非议嘛,自古以来,科举舞弊案,考生闹事的还少了嘛。
别人是怎么想的,秦子轩不知道,但在知道这件事后,秦子轩一直觉得,这里面肯定是有其他人的手段,而那个其他人是谁,这个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了。
话题有些扯远了,总之,在那一次血淋淋的例子震慑下,此后每一届的科举考官们,都是万分小心的,宁肯小心谨慎的过了头,也绝不去行差踏错一步。
像是什么大胆取材,取有争议的卷子为头名,这种小说中时常会发生的事情,至少在大乾的科举考试中,是绝对不会出现的。
敢出奇,嘿嘿,那你就是情等着被罢黜的命运,没有一个考官敢冒着掉头的风险,把这样的卷子拿到圣上的面前。
第442章
那些考官们都是怎么批卷子的, 秦子轩并没有去管, 作为一个学术水平, 很可能还不如那些考生的考官, 他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一个单纯的监考人员,来这也就是简单的混一下资历。
是以,在那些考生们都回家休息了之后,秦子轩也回到了自己的王府, 舒舒服服的睡了个饱。
贡院那地方,虽然说并没有太过亏待考官, 但再怎么,也是没法和王府比得, 他这几日睡得都不是很安稳。
自从入朝听政以来,秦子轩还是难得有这么个空闲的时间, 眼看着户部的税务改革之事,在方寒这位侍郎的领导下,有条不紊的进行。
秦子轩很是潇洒的,趁着科举还未完事,这个自家父皇没还有给他继续安排任务的空档, 把那位他一直很羡慕的十三王叔给拉了出来, 四处饮酒赏花,踏青春游。
一张一驰,多日来的劳累疲惫之后,有着这样的闲暇时间, 还是很难得的,秦子轩一时兴起,还在城外的凉亭处,特意让人把古筝拿来,坐在杏花树下弹了一曲,也算是圆了自己儿时的一个梦,做了一回那电视剧里的翩翩美少年。
忙碌的时间过得很快,可欢乐的时间过得那就更快了,会试结束一个月后,正值杏花盛开之际,会试的榜单终于贴出来了。
秦子轩是考官,又不是考生,他也只是稍稍的关注了一下,自然不会去凑那热闹,跑去看放榜,没有任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