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大魏春> 第六七二章 平推(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七二章 平推(二)(1 / 3)

陈仓关有两城,一在渭水之南,陇山之东约三十里。一在渭水之北二十里,但紧依陇山。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秦汉、三国凡于陈仓之战,大军多是自蜀地经秦岭道突至陈仓,若守军猝不及防,可退之渭水之北,据河而守。

然崔延伯却反其道而行,只守北城,又将大部重兵陈于陇关并陇山。

只因李承志不可能绕到秦岭之南,从蜀地出兵,故而无须浪费兵力。二则是北城左近的陇山中,有数条小道,虽行不得车,却可行得马。崔延伯怕西海派步兵,以骡马驮负火器翻越陇山,故而在此陈以重兵。

但从来没想过,西海会由渭河顺水而下?

一是渭水途径陇山河段地形极为复杂,虽无高崖瀑布之类,但地势陡利,水流湍急,河道却又极窄,根本行不得大船。

而若是小船,却又势单力薄,根本掌不稳橹,但凡下水,十有八九是船击礁岸,船毁人亡。

便是世代居于渭水西段的百姓,也鲜见驱船下水之人,便是此故。

崔延伯从来就没有想过,李承志会从渭水打过来。予陈仓就只留了五千兵马,也不过是以备万一,防南梁趁火打劫,从陈仓道突出奇兵。

但他更怀疑崔光,是不是在诈他?

但李承志多有奇异之举,连火炮、炸药这样的东西都造得出来,便是能造于窄河中运兵,却又不会被急流冲的无法转舵的小船,也并非不可能。

而崔延伯更惊骇的是,崔光所说的前一句:李承志要烧山!

崔光口中水浇不熄,铁甲都能烧的穿的磷弹为何物,崔延并未亲眼见过,但类似的听的不少。

五年前李承志首次领军,予此地讨伐叛逆,抵御南梁与吐谷浑之时,便是以飞雷、火油使叛逆闻风而败,使十万南军一败涂地,更使南梁名将昌义之折戟沉沙,也更使李承志闻名于天下。

猛火油之名不径而走,使朝廷趋之若鹜,却求而不得。

三年前,高氏反叛,据五州、六镇,便因此物,将一代名将奚康生、邢峦拒于金明城外,却无计可施。

若非慑于李承志之威,怕蚌鹤相争,最终使渔翁得利,高肇也会落个满门抄折,绝嗣断继的下场,高肇焉能不战而降?

也莫说是一年,便是三到五年,也莫想平定北地与六镇。

之后,元遥与奚康生便欲以此物为倚仗,拒强敌于狼山之外。直到哪时,崔延伯才算是一睹其容,见识了传的神乎其神的火油为何物。

若说水泼不熄,确实有那么几分。但要说能烧穿铁甲,且无物可灭,就有些夸大其词了。

甲自然是烧不穿的,待那火油燃尽,铁依然是铁,并未损坏分毫。而只需一捧沙土,便能使那火灭的不能再灭。

然刘芳去岁出使西海,却又称西海果真有烧穿铁甲之物?

有火油这个前车之鉴,崔延伯半信半疑。

但他至少知道,虽不穿甲,但若是以此物放火烧山,绰绰有余。

陇山被称为天险,也只是相对而言。就如秦岭一般,只是行不得大军,骑不得快马,但羊肠小道,穿山之窄谷却不在少数。

只需寻一二山民引路,再令兵卒解盔卸甲,背负小炮、飞雷之物,以奇兵翻越陇山,并非不可能。

且南有陇关,北有萧关,皆为丝绸古道,若是攻克这两关,大军自然长驱直入。

如此,崔延伯才亲自督守陇关,更陈重兵于山岭之间,把守小道。

而如今李承志却要放火烧山,如何不令他毛骨悚然?

山中大多是松柏之类,多油易燃。且年复一年,山中积满枯枝落叶,真要放一把火,崔延伯就是想撤军都来不及。

他不是未料到此节,但多少存了丝侥幸:李承志颇为爱惜羽毛,满口仁义道德,如此丧尽天良,有违天和之事,定然会慎之又慎。

但如今,幻想就如泡沫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