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三个不妥之处,你既然未曾读过兵书,又是如何能想到的?”
李世民按耐住心中的激动,放下茶杯,开口询问道。
“爹,实话实说啊。根儿不过是理性客观的分析一番,而得出的那三个结论。”
“爹,您想想啊,突厥和吐谷浑为何会突袭陇右盐场?那肯定是他俩商量好的啊。”
“吐谷浑和突厥,都是疆域不小,资源匮乏之地,如今大唐国力强盛,足以吊打他们任何一方。”
“他俩唯有亢壑一气,才有胆量突袭陇右盐场,事成之后,他们肯定还有后手。”
“不管唐军先征讨他们任何一方,另一方必定前来帮忙。”
“唇亡齿寒的道理,是个人都明白,更别说吐谷浑王和颉利可汗了。”
“所以孩儿才提醒代国公,此时大军出征,即便是能胜,也是惨胜。”
“爹,如今大唐天下刚刚平定,多年的战乱下来,现在人口锐减,别的不说,孩儿从小长大的李家庄,可是连一位青壮男子都没有了。”
“今年旱情和蝗灾接踵而来,明年旱情和蝗灾的情况,依然不容小觑,如今正是休养生息的最佳时机。”
“正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孩儿以为当今天子,一定会慎重考虑此事的。”
听了李根的话,李渊眼睛眯瞪的溜圆。
李世民也是宛如醍醐灌顶。
李世民庆幸,这是他自己的儿子啊!
若是吐谷浑或突厥,甚至是高丽,有这样一位奇才的话。
李世民恐怕睡觉都睡不踏实啊。
“根儿,为父明日早朝,便启奏陛下,让陛下暂缓出兵!”
听了父亲的话,李根微笑着摇摇头,开口说道。
“爹,您一个小小的从五品,就别在朝堂之上凑热闹了。”
“眼下当务之急,还是踏踏实实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上策,朝堂之上自然有代国公出面。”
“若是孩儿所料无误的话,此事代国公肯定会单独启奏陛下的。”
“陛下行军打仗多年,自然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此事父亲就不要瞎操心了。”
李世民神色颇为尴尬。
自己竟然被这臭小子给小瞧了。
可是,现在还不能告诉他,你爹就是李世民,就是当今大唐天子。
李渊看到李世民的吃瘪的模样,心里那叫一个美滋滋啊。
“为父身为朝廷命官,岂能不为陛下建言献策?”
李世民灵机一动,再次想要化被动为主动。
目的,自然还是想考考李根。
“爹,您别激动吗。”
“孩儿也是为您的前程着想。”
“建言献策虽然是臣子的本份,可是有房相杜相等人在,他们自然懂得审时度势。”
“您一个大理寺丞,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才是正道。”
“若是大唐真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孩儿自然不介意父亲敢于进谏。”
“这点小事,您就听孩儿的,无需操心了。”
李世民闻言,满脸都是苦瓜之相。
李渊喝完杯中的茶水,拉着长乐起身开了房间。
他不走不行,因为快要憋不住大笑出声了。
看到爷爷和乐乐离开了房间,李根坐到父亲身边,开口说道。
“爹,您别生气!”
“您现在可是咱们家的主心骨,顶梁柱。爷爷,乐乐还有我,都指望着您呢。”
“爹从泾阳,好不容易调回来长安城,虽然不过是个从五品的大理寺丞,保不齐也有人已经眼红爹爹了。”
“爹,建言献策的事情,还是交给别人吧,陛下身边有房相和杜相,相信他们会做出正确的决定的。”
听了李根的话,李世民终于明白这孩子的心思。
他是担心自己的父亲树大招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