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玉器和美人妇女都是残商所以亡天下的原因之一,你怎么能留在郡王府中呢?应该赶快镇守城门,与将士们在一起。有谋士听说之后,也对他说:残商为无道,主公你才得以至此。这和残商有什么两样呢?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希望你能听从将领们的劝告。在手下智士和谋士的苦苦劝说之下,义军首领这才醒悟过来,封子钧重宝财物于府库,整军三章。
义军首领整兵之后,便召集诸县父老豪杰,向他们发布安民告示:父老苦残商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不与残商,当替天行道。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及盗抵罪。余悉除去苛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治军,秋毫无犯,待天下平定而定约束耳。
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及盗抵罪,这就是史料记载着名的呈法三章,而自残商覆灭之后,原来的嘉庆府也就易名为三章府,起源便是这个典故。
这个呈法三章的安民告示,用意之深,绝非等闲。李落曾经细读过呈法三章的记载,对当年拟定此法的那名谋士深感佩服,只可惜此人在太祖龙兴之后,北府雄兵席卷天下之时就慢慢的销声匿迹了,不见于史书记载,也没有名册案卷留存,只剩下一个名字,叫出云。
在残商末年起义过程中,县杀其令丞,郡杀其守尉的现象屡见不鲜,在百姓眼中是合情合理的。而三章府昭告的呈法三章,如果谁敢于再杀死将尉,斩木为兵,揭竿而起的话,那就要被处死。因此,这是保护了世家大族财产性命的法令。其次,命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实际上是保留了残商的司衙机构和官吏,并使之为自己服务,他们行县乡邑,将呈法三章传达给乡绅百姓,这一作法从本质上讲保护了东南诸州诸家大族的利益。第三,更为直接的是刻意笼络人心,一再表示率军入府城是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便在很大程度上博得了大族和百姓的好感。于是,三章府左近皆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而义军首领则辞让不受,说: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这样一来,百姓就更高兴,终于消除了对义军首领的怀疑和戒备,唯恐义军首领不为嘉庆郡王。没有王的名号,实际上比称王更深入人心。
这是操弄人心的上乘术法,堪称绝妙,看似简单,实则黎民百姓心思本就愚钝,往往越简单,越能收到奇效,反而影响深远。当年这支义军在中府风生水起,并非没有道理,只可惜后来遇见的是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甘太祖李夏。待太祖李夏挥军南下,越过昆江之后,两支各具势力的诸侯王不可避免的碰到了一起,数次试探之后,这支义军先是被龙侯坚壁清野,挫了锐气,后被无智将军华无心用一招连环计,破军阵于索水河畔,败军退回武陵州。当时的这支义军已然称王,虽先后受挫于龙侯和华无心,但麾下兵多将广,并非没有再战之力。太祖李夏不欲再造杀孽,便与这支义军首领邀谈于索水船上。一席长谈,那义军首领大为赞服,引甘太祖李夏为知己,陈兵卸甲,归顺太祖,免去了数场厮杀。太祖大喜,撮土为香,与那义军首领结为异性兄弟,同富贵,共患难。
当年那位义军首领姓洛,正是大甘六大世家里洛州洛家大甘史记中的第一任家主。改一州名为洛,号洛家,虽是世家,却是洛州真正的无冕之王。
自从甘太祖入主卓城,洛家俯首,大甘朝廷却并没有因为三章府特殊的地理位置而屯兵镇守,反而刻意冷落了这处兵家必争之地,划拨给了更远的洛州,看似有心感怀当年洛家雄踞三章府,又向太祖皇帝义结金兰的一段佳话,实则未必没有敲打训诫之意。所以这百年来洛家经营洛州其余诸府,触手遍及数州,唯独对三章府置之不理,放纵了三章府的乱象,而且还有意无意的扶持三章府各自鱼龙混杂的势力,一时间三章府山头林立,明面上官家做主,实则也不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