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人人都爱马文才> 人人都爱马文才 第525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人人都爱马文才 第525节(2 / 3)

没有,比你今日更加落魄,想必如今他领着寿阳十三城的兵马,也未曾后悔过当年接下魏国借给他的几千人。”

有些话,陈庆之和马文才不愿说,因为立场不同,和北海王同为魏人的花夭,却没有这样的顾虑。

北海王的脸皮渐渐涨红,然而为王的尊严让他不愿向一个军户出身的女子低头认错,只能带着满腔不甘目视着这个被他折磨过的女子。

“同是拓跋男儿,烈祖为何能振臂一呼建国立业、太武帝为何能振臂一呼平定中原,为何你北海王父子振臂一呼,只有寥寥几人?”

花夭满腔轻蔑的心情溢于言表,“你说连我一介女流振臂一呼都能召来万千人马,那你为何不想想自己今日为何只能仰仗他人?”

“你血液里流淌的先祖血脉,怕是都变成了眼泪了罢!”

第452章 血脉(下)

花夭说的话, 可谓是字字诛心,但她说出来的话, 却确实正中症结。

身为被抛弃的六镇军户, 花夭比任何人都明白,什么是“接受别人的帮助并不羞耻,只知道接受别人的帮助才是一种羞耻。”

往日的国之柱石,变成了现在的国之弃卒,那些曾经以身先士卒、同甘共苦为荣的拓跋王者们,渐渐变成了只能在六镇孩子故事里流传的传说。

军镇设立时, 豪强子弟争相从戎入边,而如今则是流刑罪犯的发配地;当时将军的出身为皇亲国戚、门阀世家,而如今则所用非人。

“王于兴师, 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王于兴师, 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

从“拓跋”变成“元氏”的那一刻起, 这属于拓跋一族和六镇子弟的荣耀,便只能渐渐冷却在胸臆中。

曾经,每一个六镇子弟, 从出生起就在为奔赴战场做准备,他们追忆着往日的荣光渴望,渴望着成为被人称颂的“将军”。

曾经, 每一个六镇子弟, 都在等候着效忠真正的英主, 在荒凉大漠中守望着身后的每一寸土地,默然地等待着来自军书的每一次召唤。

他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着真正的“陛下”。

然而百年过去,几十万勇士得到的,不过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一次又一次的侮辱。

他们穷困潦倒,他们饥寒交迫,他们不得逃离故土,逃离原本抵御外侮的“荣耀之城”。

六镇子弟没有变,依旧还是那满腔热血,上马能冲锋、下马能守城的勇士。

而如今的拓跋王室,却已经不配在他们的面前,被唤上一声“陛下”了。

见到花夭如今冷漠以对的人,都能感受到那蕴藏在她身体之中的雷霆。

那是来自于北方勇士血脉的控诉,也是来自于长久苦痛的控诉。

每个字都带着即将爆发的气魄,是满腔轻蔑心情突破胸臆时的崩裂,也是痛心失望太甚引起的反击。

每一个六镇的军户,也许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角色,也许是一场大战中无限渺小的炮灰,却不该是死在守望中的卑贱可怜虫。

他们花了几十年,才明白了要想改变这世道,不能再靠向“英主”摇尾乞怜,不能再重复着费尽一生等候、却最终饿死在臭水沟边的命运。

“想要活下来,就要接受别人的帮助;而想活的像人,就不能只靠别人的帮助。”

这便是花家信仰的准则,也是每一个延续至今的六镇子弟的准则。

花夭不是不明白北海王在她面前威逼利诱是为了什么,但是只能倚靠契胡和他国的士卒来得到土地、保卫家国的“王”,无论是曾经的少帝、还是现在的北海王,都将得不到真正的勇士。

虽是她嗤笑北海王,可嗤笑别人的人也不见得能快活,花夭讽刺完北海王,反倒带着满腔郁气挥袖而去。

北海王已经没有了之前的不甘和怨怼,一个人静静地低着头,不知在想什么。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