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那些庶人如何付出钱财改换门庭,仿佛在专心研究那页册簿的形状。
同僚仔细一看,只见那被签夹着的那页写着:
“会稽郡山阴县县丞梁新,少而仁厚,周穷济急,才能卓越……所贵在于得才,无系于定品……治理水患有功,今诏书褒美,酬以县令……”
“经中正核定,擢入二品才堪,自依旧从事。”
然而那条表书后却在梁新上画了个圈,添了一个陌生的名字。
梁山伯哆嗦了一下,手指抚上父亲的名字。
他的眼中滚烫,他的胸中火热。
来之前,他曾疑惑与马文才为何有重宝而不取,他以为自己了解这位朋友,他以为马文才是为了“舍利益而得名声”。
而这一刻,他得到了答案。
却羞愧不堪。
第361章 收网(上)
梁山伯心绪波动, 他的同僚却是毫无所觉,看着他手指抚过的那页, 随意瞟了一眼,“啊”了一声。
“能当县丞, 是出身吏门?山阴那种大族林立的地方能当上县令, 这本事可真了不起……”
是啊,可了不起。
无论是士族或是普通百姓, 说起他的父亲, 都曾叹过“了不起”。
他出身吏门,却从来不信命。年幼时敢在贺宗主的门外偷听, 年长后敢提拎着不值钱的野货去“攀交情”,他曾数次治理水患、清淤固堤,周边地区洪水泛滥, 唯有山阴风平浪静,也因此在三十岁时就当上山阴县的县令……
“就是太倒霉了点, 原来当年还定了品的,被别人给顶了。”
同僚啧啧称奇。
“这种事应该不难查到, 他既然才干出众, 后来又成了当地的县令, 得到的士籍被人领了应该会发觉啊?”
是不难查到,父亲应当是去查了,结果越查越多, 反送了性命。
过去的无数个日子里, 他都有件事情想不明白, 他的父亲并不是个刚正耿直之人,为什么要去碰“士籍”这么敏感的事情。
为什么去查,为什么要一直查,为什么想要将这件事揭露出来。
士庶天别,一旦入得士门,哪怕是“二品才堪”的低级士族,哪怕是没有被提拔的“依旧从事”,也依然是入了士门。
谁能料到拼劲半生才得到的嘉奖,却成了催命符。
他收起心中激荡的心绪,珍而重之的将它放回木匣之中,再不看私库里的琳琅满目,只一心一意抱着那几方木匣,仿佛那就是他来的目的。
同僚们知道了梁山伯手上的东西也很高兴,不亚于终于找到了私库里这么多的兵器。
士庶天别不假,但自刘宋开始,因为几位立国的皇帝都是庶人出身,对庶人的提拔也比过去要宽松,有些寒门素儒或对国家有卓越功绩的庶人也能通过“举贤”的途径得到士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