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张哲盛和麦国权将与各家谈判的结果呈报给江飞宇审核。
“目前报价最高的是软银和红杉资本,给出的估值在6.8亿这个级别,尾数就不说了。”
“其次,IDG与高盛的估值都在6.6—6.7之间。”
......
“鹏创投和富达资本最低,报价在6.2—6.3亿之间。”
“从各家的报价可以很明显看出来,他们私下里应该有过接触了,我们很难把估值炒起来。”张哲盛对首轮谈判做了总结。
因为这次飞宇科技坚持要求用人民币报价,所以各家的估值都是按照当日的利率进行换算的结果。
这就是江飞宇的精明之处。
因为在江飞宇的印象中,未来几年人民币一直在升值。
如果用美刀报价,2个月后他们给付的美刀,能够兑换的人民币会少那么一丢丢。
所以,用人民币报价对急速网络最有利。
“哲盛,咱们按照6.8亿这个估值,我们这次融资2亿人民币,让红杉资本领投,他们占3成,新宇城投认购2成,剩下的份额,你挨个跟一下其他家谈,愿意认领的就继续分割......”
江飞宇给了个基准线,这是他事先想好的分割方法。
最终好的结果,是1主+3从的配置。
即一家领头,3家跟投。
这样一来,领投的跟另外3家跟投的,份额差距也不会太大。
有助于江飞宇搞平衡。
如果跟投的数量超过3,只会摊薄跟投的份额。
至于新宇城投,自己的公司当然要照顾了。
“好的,老板,我稍后就去落实!”老板定了基准,张哲盛就好谈合作了。
江飞宇继续问道:“对了,上市辅导的券商,准备用的是哪一家?”
张哲盛介绍道:“如果让红杉资本领投的话,最好用他们推荐的券商,他们推荐了两家:分别是大福和东亚前海。”
急速网络,江飞宇计划是在香江上市。
所以,辅导的券商只能选择香江的。
这次融资,是为了配合急速网络上市。
急速网络前面两年的盈利能力都不错,只要2004年继续保持现在的盈利水平,2005年初就可以水到渠成冲刺了。
还剩下一年的时间,也到了券商入驻公司进行冲刺前指导的阶段了。
“这方面你有经验,你选一家吧!我的要求是春节后对方必须要派人入驻公司现场指导。”
江飞宇对香江的券商公司也不了解,最终还是让张哲盛来挑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