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安王觉得眼下一定要把文三姑娘撵开,也支起耳朵听着太监走进来回话。直觉上能打断的都不是小事。
但他也好,太子等也好,只见到一个托盘送到皇帝御书案上,太监对皇上低低的回话,他们没有人听到。
但随后,皇帝的神色让偷看的安王目不转睛。那微微跳动的眼角,和入木三分只怕深刻到托盘上东西的犀利眼神,都让安王心头狂跳而起。那里面是什么?
浅而平的托盘从外面看不出玄虚,那里面是纸张,或者是帕子一流……就在安王胡思乱猜不能自己时,皇帝抬起头,用不容置疑的口吻吩咐下来:“拟旨!安王受人鼓惑神思不清,着刑部审讯出入其府第的文士。整顿内宅不得有误,勿再生小人!着,文家规劝戒诫,再有不当,文家并罪!”
“父皇!”安王猜测托盘内东西的心骤然让打落尘埃,痛的他叫出凄厉的一声。
由罚俸变成缉拿跟他的先生,落到柳至手里还能指望好吗?又强行变相地把文三姑娘塞给他,与文家并罪的话,将使文家有更强大的借口插手自己府邸。
安王先是如遭棒击的傻住眼,不过一瞬,眸子赤红如黄昏血浓的夕阳。他死死的盯着御书案的托盘,没有发现皇帝愤怒的盯着他。
文老爷和文三姑娘对他的态度不用说恼怒极了,但他们不敢在皇帝面前肆意,内心里也没有此时不能控制的缘由。两个人感激涕零的谢了恩后,还没有来得及多高兴会儿,就发现安王神态异常,不由得大惊失色。
文老爷在心里暗悔,别说你这王爷不答应这亲事,从自己角度来看,要不是有娘娘遗言,我们也想反悔。
文三姑娘更是眸底冰寒,后怕的想着幸亏自己和叔父上金殿,幸亏自己和叔父没有走。不然以后文家让这位殿下拖累到死,只怕还不能知道。
和文老爷互相使个眼色,两个人轻声提醒:“殿下,皇上一片爱你之心,您一定是喜欢傻了,快谢恩吧。”
席连讳松一口气,心想虽说皇帝没有家事,但油滑一点儿的臣子都不愿意搅和进来。自己能少说一句就是一句,现有文家倒算聪明,自己省好些口舌。
太子却不能如他这样想,丞相是臣子,太子却是父子和兄弟。见到皇帝的面容越来越冰冷而安王还沉浸在他的“惊骇”之中,还跪着的太子往上回话,和文家一个口径:“回父皇,十一弟欢喜傻了,请父皇恕他失仪之罪。”
皇帝的怒气就全到他身上,本就认为好兄长是由坏弟弟出来,皇帝警告道:“别以为朕老了!他出事跟你不无关系!”
席连讳只得走上前去:“回皇上,依老臣来看太子殿下效仿皇上,倒有仁德之心。老臣往这里来,就是太子殿下命人告知。”
皇帝闪闪眼眸,对自己指责以后不敢分辨,叩头请罪的太子看了看。再看还瞪着眼睛好似不服自己旨意的安王。冷冷淡淡地道:“这不能说他就是清白的!”
“父皇责备的是,原是儿臣想错了。”太子恭恭敬敬的回他。
皇帝有了一声轻轻的叹息,再对托盘内的东西望几眼,对着摇一摇头道:“也罢,这东西给你吧。”示意当值的太监送到太子面前。
安王对文家的劝好似没听到,但在东西过来时,转神色去看。那眸中明显可见的渴望,让皇帝更加的失望。
从感情上来说,皇帝更偏重于太子。他对太子的感情,跟他对太上皇的感情常有熟悉重叠之感。
当然,这跟他看得出太子在里面做手脚,并且指责不相干。他把安王的人交由刑部缉拿已是表明态度,但这也同样不表示皇帝就此放弃安王。
已经让文家的人去劝,已经授命柳至斩断他不应该伸出的手脚,或者还没有伸出的手脚。皇帝不想再和安王多费口舌,冷冰冰道:“退下吧。”
席连讳带着往外面走,随后是文老爷和文三姑娘。不容安王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