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们可知洛水几月起讯、几月冰封?知否水田亩收、涝田亩收、旱田亩收、坡田亩收?知否均田户、佃租客丁者岁终盈缺?知否碓硙碾磨所盈所耗?知否男女之丁春秋衣几尺、食几石?知否男女耕、渔日收几何?知否……”
李泰一连串的问题,越问在场众人神情便越不自然,待到最后,弯腰拍案道:“量取民力,征用于国,这算不算端正教令?下民易虐,苍天难欺,弄权施威,人皆可作。但若官逼民反,尔等亦必死无葬身之地!
满堂腥臭?此中腥臭几浓,沿洛百姓几苦!如此贱业,人皆趋我。尔等满门享恩,只怨作业不大,丝缕之恩懒给,家国两丰无计!”
“但、但这满园的鱼蟹,又能助国事多少?”
听到这话,李泰又冷笑一声道:“收聚渔获,本就不是为了助国,而是为了量力,是为了自警。肉食者鄙,非其弱智,而在寡识。
上危下困,需取中道兼顾,非仁且坚者,不足共事。坚而不仁者虐民,仁而不坚者误国。我不患人不知我,虽独行亦必长驱!”
讲到这里,他又叹息一声:“前所施行,并非发乎私怨。乱我法者,则必有惩!言尽于此,诸位各自思量。离堂弃我者,重逢盼能笑对。留守共事者,宜需谨慎言行!”
他这一番话讲完,堂中几人仍是沉默不言。
过了好一会儿,本就是受众意裹挟的崔彦昇俯身垂首道:“卑职腹计浅薄,未悉从事谋略深意,斗胆犯上滋扰,受罚应当。受教知警,请从事勿逐丑劣、留堂共事。”
李泰闻言后便点点头,抬手示意他起身入席坐定:“罪不两惩,既然仍肯捐才于此,我自有容人之量。”
听到李泰这么说,其他几人也都各露挣扎之色,特别那几次挑头的陆彦,这会儿神情更是变幻不定,没有了刚才的踊跃。
“请问从事,若某自忖志力不足使用艰难之事,从事肯否持笔给判?”
又有一人上前一步,拱手发问道。
年轻气盛一大特色就是头脑一热、做事不考虑后果,刚才怼上司是挺爽,可这会儿才想起来主官的评判对于接下来的选官授事也有极大的影响。
如果主官犯了众怒被批斗倒台,这判语如何倒是影响不大,可李泰刚才一番慷慨陈辞已经说得他们心里发虚,想要团结群众将之斗倒看来是不可能了。
“在事虽有章法,但为人也才性不同。不能共事者未必是仇,虽不能助我案事,但也必会有别处担当。”
李泰听到这话后便又笑语说道,表示自己不会以给人穿小鞋为乐。
“从事宏量,实在让卑职惭愧。或非仁坚之选,但仍有几分痴勇意气,愿与共事此堂,恳请从事不弃!”
那人听到这话,便又低头深揖道。
“仍愿留堂者,不必再问。公私分明是任事根本,前事虽有误会,只因彼此不知,从此以后盼能共事相知。”
见剩下几个人都是一脸忸怩,李泰便也不再等着让他们各自发言,再作表态道。
其他人听到这话,也都默不作声的作揖然后归席坐定下来。
看到这一幕,李泰又是一乐,果然还是年轻人好拿捏,虽然自尊心强、面子看得很重,但也不失公义之心,只要获得了他们的认可,也肯于低头认错。
原本他是不打算将这些人全都留下来的,但在平定了这一次下克上的人情骚乱后,却觉得放弃哪一个都有点可惜。
他们连自己这个顶头上司都敢顶撞,留着收拾那些骄横难驯的乡里豪强最合适。稍加灌输鼓舞,就是合适的坚锐爪牙。
“前所付事,陆世雄归来最早,所引士伍折员虽少,所事最优。”
前事讲完,李泰才讲到正事。
陆彦原本低头默坐席中,闻言后连忙站起身来拱手道:“卑职惭愧,所赴途程不远,往返只需三日。所引士伍六百七十三众,归来才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