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丁还是得按照规定随军出征。
可以说,他们一年下来要做的事比别处的百姓都多。
可云阳县的百姓就是和许多地方的百姓不一样,他们眼里闪动着难掩的光彩。
那是对未来充满期盼和希望的人才会有的眼睛。
正是那样的一双双眼睛,才让他们一行人选择停留在这里。
至少他们想弄清楚,这些百姓眼底的光是怎么来的。
作者有话要说:
扶小苏:虽然不知道你们是谁!
扶小苏:但是,来都来了……
嬴政:儿子不听话了,都敢翘课了!
注:
关于官山海,参考百度!
第43章 百家
扶苏虽是冲着学宫这边所说的那批人来的,却没急着去见对方。
他与学宫这边的学生们也挺久没见了,又把新同窗们都带了过来,自然得约一场友谊赛,让两方挑一队势均力敌的人出来踢场球热闹热闹。
学宫学业宽松,入秋后许多学生得回去帮忙干农活,老师们有意识地把课调开了,所以有兄弟学校的人过来了,自然是师生都腾出空来陪玩。
扶苏和李由、王离他们都没下场,站在外围看着少年们在场中奔跑追逐。
到看完一场比赛,程邈才寻了过来,说要给扶苏引荐暂住学宫客舍的那批学者。
程邈还给扶苏提了个醒,说对方的衣着可能不怎么体面。
扶苏对此一向不甚在意,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带上李由悄然前往客舍见那批远道而来的客人。
扶苏才踏入客舍,入目的便是清一色的褐衣草鞋。
两个最为年长的老者已然生了华发,分坐在棋盘两边,手都放下了,谁都没再动棋子。
在他们身后分别跟着五六个中年人和几个书童模样的孩童,一行人的打扮别无二致,全是最穷的百姓常穿的那种,身心也都瘦削得很,这么多人里头没看见半个胖子。
见他们没有起身来拜见扶苏的打算,程邈眉头皱了皱,心里还是觉得这些人是来砸场子的。
程邈侧身向扶苏介绍:“左边那位是许老先生,据说是许行的后人。”
许行著有《神农》二十篇,听说写得还不错,但嬴政从各国搜集了那么多书回来,程邈也没从里面见到这二十篇。
许行这人的想法比较理想化,曾提出君民并耕、市价不贰等等想法,就是说不管你是大王还是平民,都要下地耕作才有饭吃,不能坐享其成;不管谁买卖东西,价格都不许抬高,要保持物价稳定,让大家都买得起生活必需品。
对这些观点,与许行同时代的孟子特意写了文章来反驳许行这些观点——
首先,孟子认为君王权贵“劳心”也是劳动,而且现实非常残酷,往往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其次,要是搞平均主义,市面上的商品全部统一价格,粗糙的商品和精致的商品一个价,谁还愿意生产精致的商品?
总之,许行在踏踏实实搞农学研究的同时,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这就带来一个很尴尬的问题:理应当他忠实读者的农夫们大多不识字,识字的人大多不认同他这种理想主义!
正因如此,许行的书流行范围很小,程邈亲自查看过学宫藏书楼的存档目录,根本没找到半卷《神农》!
至于另一位老者,对方自称姓谢,据他自己说没什么出身,只是一个普通老农,种的地多了,所以经验丰富;活的岁数长了,所以有几个人信服他的人愿意追随他。
扶苏上前向两位老者见礼。
不管对方什么身份,只要到了这个年纪都是要敬重的。
两位老者见扶苏不骄不躁,一点都不在意他们的无礼,还主动上前与他们见礼,心中便都生出几分赞叹。
他们带着身后的弟子们站起身来给扶苏回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