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听到正哥儿的笑声, 哪怕哭声,她都觉得自己的心要化了,那干涸的心田里也如流过了一丝水流,轻轻的被抚慰着, 被滋润着。
李如花想到正哥儿, 也怪舍不得的。可如果把正哥儿带过去,肯定会引得很多人各种问。
李如花从房间里走出来的时候,曹三丫与曹小芽也都收拾好了。她们都穿了件粉色的褂子,袖口与领口用白色的毛滚着边, 外罩一件大红的斗篷。那模样就如从年画里走出来的娃娃一般。
曹二丫一身素白点缀着丝丝柳叶的褂子, 鬓间斜插着一根墨绿的簪子,模样瞧着带着几分的冰冷, 而她惯常瞧着就有几分冷,此刻看来更添了几分冷艳,这身打扮真是格外的适合她。
李如花看着自家的几个孩子,心里欢喜的不行。
两辆马车在乡间小道上行驶,一辆坐着曹家四人,一辆是放的节礼。以前没这个能力,送给娘家的节礼最多时也就是两包差的点心。可如今不一样。
马车一进村,许多李家村的人都围了上来,无论大人还是小孩。
李如花掀开帘子,从马车上走了下来。
以前回娘家时,她甚至没有一声齐整的衣裳,旁的人见了她,问上两句或者打声招呼,态度不错但绝不是今日的这种热情。
“如花,这是回来了!”
“这几个孩子一个赛一个的俊,可真是好看!”
李家村的孩子,更是一个个的围着李如花亲热的喊着,大都喊的是姑姑、姑奶奶。
李如花拿出昨晚上准备好的用红纸包的铜板。
“这是给你们买糖吃的!”
每个孩子脸上都喜笑颜开。有几个孩子的大人,更是偷偷的接过红包捏了捏,竟然两文钱呢。要知道,她们自家家里,也就意思下给孩子个一文钱当压岁钱,过一日,就会以旁的名目把这钱给拢到自己手上的。
眼见李如花在发钱,有的人瞧见了,立马唤着自己的孩子。没一会的功夫,李如花就被一群孩子围住了。
李家村的众人瞧着这一幕,格外的感慨。这曹家真的是富贵了,以前的李如花自己都穷的叮咚响,如今瞧瞧这穿着,这打扮,这浑身的富贵气,除了模样,哪还像从前呀!
再瞧瞧那几个小的,哪个不是一脸福气的样。
前些日子,有人来了村里,说是李如秋老爷让他们帮忙回来盖房子的,大家伙还吓了一跳。李老爷子祝寿的那日,就知道李如秋赚到了不少银钱。后来隐隐听说,是帮着曹家在镇上开酒楼来着。
他们也只以为发了点财,赚了些银钱。
后来瞧着那房子,青砖白墙,格外的气派,能算的上村里的头一份了。
过年前,李家人回了村,待瞧着李如秋夫妻与那金哥儿的模样,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姜平模样瞧着可比以前年轻了许多,那缀着宝石的精致头面,真真闪了她们的眼。再看那金哥儿,白玉的束冠,脖子上还挂着银圈。一点点的年纪,竟能出口成章了。
今日再瞧得李如花的模样,那样子怎么可能和以前的模样联系起来。
**
曹家的马车已经驶离开去,但村里好多人都还聚在一起打听着,说着。许多外嫁的女人,特别是和李如花差不多年纪的,无不摸着自己身上的布料,摸了摸空空如也的发髻。
“前些日子,听我家那位说,他们在城里也开了酒楼呢,那赚老大钱了,生意好的不得了!”
“对呀,对呀,我们村里的牛二在红庆酒楼里干活呢。这酒楼过年可给他们不少银钱,还不少节礼,有点心有布料啥的。大过年,酒楼里还给他们提供年夜饭呢!如今,村里的大小伙子,都想着酒楼里啥时候再招人呢!”
“这么好,不知道还招不招人,我得让我娘去寻寻婶子去!”
很多人一想都是这个理,立马往家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