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对财富和知识都有种天然的追求。
汪印想起以前在军中的日子,他是军中孤卒出身,自然没有上过学堂。
按说,他像许多军中士兵一样,都是不认识字的。
但他很幸运,遇到了一个老士兵,热心而且识字,教会了他很多东西。
正是因为这老士兵,他才知道识字是这么好,除了真实的人生之外,还有另外一个浩瀚的世界。
老士兵身亡之后,汪印想尽了办法学习知识,也遇到了许许多多不同的人,都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不一样的知识。
他还记得,军中像他这样的人,并不是少。
就算那些最底层的的烧火工,看到一张有文字的纸张,都会小心翼翼地收起来……
对知识的渴望,本天然存在每个人心中,关键在于激发而已。
现在,汪印就想为百部做这个事情,这会为百部百姓带来实在的好处,也有利于国朝的长治久安。
张毫端和关寒松听到汪印的话语之后,也和柳元集一样沉默了。
他们震惊而且佩服地看着汪印,实在没有想到会听到这样的计划。
督主大人,果然不同一般!
最终,还是关寒松先动了。
他站了起来,朝汪印弯腰作揖,语气满是敬佩:“本将认为此计甚好,本将赞同督主大人的提议!”
这一刻,他终于明白为何汪印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从处理百部动乱这一事情可以看出,汪印的确是为了国朝、为了百姓长远而行事,并非为了一己之私,并非为了一己之欲。
汪印的确是手握重权没有错,可是汪印这样的人,才是国朝真正需要的人。
因此,皇上才特别看重信任汪印吧?
关寒松想起了有关汪督主的种种传言,其中最多的便是如何权重势大目中无人,如何的喜怒无常心狠手辣。
过去,汪督主来督查南库的时候,关寒松与其接触得不多,对汪督主的印象也停留在一般观感上。
就算汪印再厉害,执掌着三千缇骑,可是关寒松是一卫大将军,手里执掌着十万兵马,当然不会怕汪印。
而且,还因为汪印是个宦官,在以往的交往中,他对汪印多少有些同情,甚至带着丝他自己都没有发现的鄙视。
毕竟,汪督主不能算个真男人了。
至此,关寒松才发现自己过去有多么浅陋无知。
如果说汪督主这样的人都不算真男人,也要被人看不起的话,那么包括他在内的许多男人,也算不得什么真男人。
毕竟,汪督主所做的事情,他们远远比不上,根本难望其项背!
听到关寒松话语中的佩服,汪印仍旧是那副淡淡的神色,不会因为其观感改变而有什么起伏。
在他面前的,又不是小姑娘,而是关寒松这个威武雄壮的武将!
很快,京兆的旨意就到了,永昭帝准许了汪印的请求,还道一切以平定百部动乱、国朝长治久安为基石。
接到永昭帝的御令,汪印让唐玉再一次去了俚部,将这两个建议带给了冯珍。
在见过唐玉后,一直犹豫不定的冯珍,终于定下了主意。
再一次,冯珍将俚部长老和自己父亲召集起来,说了种植和识字这两个事情。
不过,这一次,她并没有征求他们的意见,而是直接道:“我打算答应汪督主的建议,与朝廷联手,平定百部之乱。这点不用再讨论,现在大家都说一说,具体联手的准备事宜吧!”
冯珍的态度十分强硬,没有给长老们有质疑讨论的余地。
他们要做的,就是在联手这个前提下,做好充足的准备,以迎接俚部这几个最大的危机,和最大的发展机会。
她作为首领,就有责任带领俚部走向强大和繁荣,就要为族人谋更好的出路。
这一次百部动乱,俚部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