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季小冬怎么这么漂亮了?
刚刚入学是那个瘦瘦小小农村来的小土妞,个子也长了,皮肤好像也变白了,身上衣服既得体又漂亮,更别说那双灵动的眼睛,现在越发美丽有神。
她怎么会这么好看了?
她怎么这么好看了?
她的衣服哪儿来的,她买衣裳的钱哪儿来的?
女生宿舍最不缺乏好事的人。有人偷偷开始留意季小冬日常的吃穿用度。
偷偷摸摸跟人说,季小冬摸脸的油自己在商场看到,二十块钱一瓶。
引起周围一阵倒抽凉气的声音,说话的那个人也得意洋洋,仿佛变成了刺探到什么敌国秘密信息的伟大英雄,被众人围在中央享受自己的高光时刻。
薛玲更是,在季小冬根本不认识她这号人的时候,“嫉恶如仇”的公开表示与季小冬决裂,耻于季小冬这种被人包养的人为伍。有获得了同伴们的啧啧称赞。
流言与绯闻总是传的迅速,特别是挑战公序良俗的桃色绯闻更是传的飞快。
特别是流言的主角是季小冬,一个看起来没有任何家庭背景,凭借自己得到无数荣誉的校园风云人物。
大家急于找出她的黑点,更急于把她从“神坛”上打倒,似乎如此便能证明:看!成绩不如她不是我能力不行,而是我不屑于走弯路!!
人心如水,水无常势。
流言如野火一般越传越烈,越烧越旺。
季小冬小葵花课堂里的同学为她反驳,季小冬的钱,都是写文章得到的稿费!
“季小冬的钱,听说都是稿费。”
几个脑袋凑在一起嘀嘀咕咕。
“不可能。”
“怎么可能。”
“稿费能有多少钱。”
“行动派”去翻了学校报刊室的报纸刊物,把学校里有季小冬名字的刊物报纸都找出来,一笔笔的计算。
算完之后理直气壮信心十足的给大家“辟谣”:“不可能!我算了,她的稿费根本买不起三轮车。”
有了“理论支持”,刚刚被压下去的流言势头以更大的规模反扑。
流言有它自身的生命力,渐渐的,依照不同的逻辑链有了不同的“分支”版本。
有说季小冬是被学校附近卖衣服的小老板包养的,不然为什么季小冬身上的衣服总是他家的最新款。有说季小冬是被旁边理发店老板包养的,又一次我看到她在理发店里躺着让人洗头。
有说季小冬是被舞厅里的家里有钱有势的小混混包养的。有说季小冬是被胁迫的,有说季小冬是自愿的。
也有人说,听学校保安大哥说,曾经查到过季小冬半夜翻墙头,八成是出去做“生意”……
孔思莲眼看着流言愈演愈烈,她从最开始的开心畅快,心里变得忐忑不安起来。
演变到如今的程度,已经不是她能够控制的了。孔思莲像打开了一个潘多拉盒子,彻底释放出每个人心中潜藏的阴暗和恶意。
她每天都绕着季小冬走。所谓的做贼心虚,季小冬不经意的看她一眼,孔思莲都要琢磨半天是不是有什么深意。是不是季小冬听到了流言,是不是季小冬知道是我做的了?
不,应该不会。
孔思莲心里暗暗给自己打气,自己做的隐秘,连一开始都是点到为止,只是稍微做一点引导,从来没有明确说过什么季小冬被人包养的话。这些,全是别人自己想象的。
对,我没问题!
孔思莲不停给自己催眠,我说什么了,我只是说季小冬家原来穷,现在买三轮车有钱了,季小冬开始涂脂抹粉穿衣打扮变漂亮了。我说的难道不是事实。即便季小冬来跟我对质,道理也全部都在我这边。
季小冬根本没有去和她对质。
实际上季小冬知道的很晚。这种流言蜚语,谁会巴巴凑到当事人跟前去说。即便是常松年,也只是在背地里跟说季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