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古老在山城圈子里的地位和人脉关系,很快就联系好了买家。
听说是唐英亲手烧制的瓷器,然后还是乾隆年间退休赋闲之前的最后一窑,这位对唐窑有着特殊偏爱的买家,第一时间就放下手头的一切,赶了过来。
虽然对于这件唐英亲手烧制的瓷器有些看不懂,但在山城的古玩圈子里,古老就是金字招牌,只要是有古老做担保的东西,一定没有任何问题。
最终在古老的尽力争取下,这样一件唐英封窑制作的仿南宋龙泉窑施药观音像,最终被卖到了一千六百万的价格。
事情解决,王小涛和古老两人也跟着离开。
季浩忠激动的一路送到门外,直到车子完全从视线范围内消失,还怔怔的楞在原地,一动不动。
王小涛把古老送到古玩店一个人离开的时候,脑海中不由自主的就又回想起了,那件唐英最后收官之作的仿南宋龙泉窑施药观音像,和更多有关唐英唐窑的事情。
清朝时期,仿古瓷的盛行,源于雍正皇帝时期,由于雍正皇帝特备喜欢古名窑的精品,但是宫中宋瓷锐减,所以接任景德镇御窑厂督陶官的唐英,自然就被委以重任,仿古瓷开始达到高潮。
唐英将后半生的精力,全部都奉献给了制瓷事业,所以被世人恭称为陶圣。除仿古瓷、五彩、青花等传统釉彩外,唐英督陶期间,还发展了瓷胎画珐琅,水墨彩,粉彩等新品种。清代前几任皇帝都偏爱珐琅彩漆器,但受制于复杂的工艺和烧制难度,直到唐英任督陶官的时候,才真正奠定了珐琅彩走向成熟。
唐窑真正的伟大之处,在于其代表着雍正乾隆时期,制瓷技术的创新与辉煌,所烧制的瓷器,每一件都倾注了唐英的创新思想和深厚情结,运用不同的技法的方式进行创新制作,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制作。
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身为督陶官的唐英还会亲自执笔绘制瓷器图案,这是陶瓷史上绝无仅有的。
正是因为唐英的亲力亲为,开拓与创新,才铸就了唐窑独一无二的辉煌。
唐窑另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贡献,就是首创文人瓷画之先河,在九州瓷器上描绘九州画、书写九州书法、题九州诗词、钤九州印,同时署瓷绘者名字,这在之前是绝无仅有的。这些的结合,使得瓷画不仅保持了工艺性,又有着与绢画一样的审美效果,特别是在瓷画上署瓷绘者名字,这就更具有划时代的文化意义,正是因为如此,才会在清末出现浅绛彩文人瓷的兴盛。
而唐英在乾隆元年所作《陶成纪事碑》,就是他对在景德镇御窑厂二十七年督陶工作中的制瓷工艺的概括总结,其中总结了的仿古瓷和创新瓷,高达五十七种之多。
众所周知,乾隆皇帝是最能玩的皇帝,审美更是独步古今,不然也不会在晚年以“十全老人”自号,不会仅是印章就又足足三千余方,更不会还专门成立正天监为自己的藏品进行各种各样所需要的装扮。
史上最能玩的皇帝,和最擅长制陶的唐英碰撞在一起,自然就是绝配,怎么可能会不碰撞出一些特别的火花来。乾隆皇帝经常会有一些“异想天开”的脑洞,但这样的脑洞在唐英竭尽全力、耗费巨大心里的配合下,却又一次又一次的被挑战成功,正是因为如此,乾隆时期的“唐窑”瓷器不仅造型繁多,涵盖的种类也是五花八门,其实说到乾隆时期的“唐窑”,知名度最高的当属“慈母”,这就要说到一则有趣的小故事了。
据说乾隆皇帝一天在御书房批阅奏折,休息的时候,看着乾清宫内的诸多不同类型的仿古瓷,突发奇想的诞生出了一个念头,能不能把全天下所能找到的全部瓷器的釉彩,都集中到一件瓷器身上。
身为景德镇御窑厂督陶官的唐英,理所当然的担当起了这个重要的使命,从受命开始,唐英便集合景德镇御窑厂的全部工匠集体攻关,最终才算是有了“慈母”的横空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