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程卿的话来说,这事儿逻辑不通,皇后把太后咒死了能得什么利,又不是太后在和皇后娘娘争宠。
就算皇后等不及想自己做太后,要咒也该咒皇帝嘛。
程卿说,背后之人是想离间太后对皇后的信任,等皇后的‘罪行’被揭发时,太后心寒,不会为皇后说情。
这种猜测很有道理,又像缺了点什么。
此案扑朔迷离,孟怀谨很想和萧云庭谈一谈,萧云庭却和程卿一起守在慎刑司,避而不见,孟怀谨怀疑萧云庭是故意躲着他!
第377章 :除爵革职,获罪前奏?(2更)
程卿四人,兵分两路,双管齐下。
一队是程卿和萧云庭,另一队是孟怀谨和五皇子,再加上锦衣卫的协助,各自都有收获。
越查,程卿越相信皇后的清白。
所以一听‘厌胜之术’就畏其如虎是没必要的,只要皇帝稍微冷静点,就不会死那么多人。
程卿都要怀疑帝王们是懒得查,是不想冷静,是顺水推舟、杀鸡儆猴,才会每次闹出‘厌胜之术’就死伤一大片。
程卿与孟怀谨这两队查出来的东西,都汇聚到了皇帝的乾清宫。
除了皇帝本人,旁人也不清楚此案的进展。
皇帝已经罢朝三日,朝臣们只能自己分析和脑补案情进展。
皇后娘娘被幽居在坤宁宫,有朝臣和宗亲上折子为皇后求情,不过也是些泛泛之谈,仅像是走个过场。
在宫内,皇后膝下空虚,并无儿女。
在宫外,皇后娘家也没落多年,直系近亲都不在人世,是同族的远亲袭了原该属于皇后父亲的爵位,皇后从不与这一家来往,逢年过节都不召见所谓的‘娘家人’,如今皇后出事,自然也没有真心为她奔走的人。
名义上的娘家人的确是很着急,他们着急的不是皇后被幽居在坤宁宫有没有吃苦,而是担心皇后被废,更担心皇后行‘厌胜之术’的罪名被坐实,会牵连到他们。
去爵丢官是天塌了,把全族的命都赔上,可就是天塌地陷啊!
这一家,承袭的是承恩侯爵位,靠着这个爵位,一家子也锦衣玉食享受了许多年,如今阖府的富贵和性命危在旦夕,一封又一封表忠心的折子往御前递去,一开始还是为皇后分辨,后来见皇帝没动静,就在为皇后分辨的同时,也在替承恩侯府自辨——娘娘这么多年都不在乎他们这些‘娘家人’,逢年过节不召见承恩侯府的女眷,没提携过娘家的子侄辈,他们空顶娘着家人的名分,与娘娘的联系几乎是没有的!
也就是说,皇后若真的在宫里搞‘厌胜之术’,承恩侯府没有提供过任何帮助,也丝毫不知情。
皇帝一看这些折子,怒不可抑。
皇后这些年不想理这家人,皇帝还觉得是皇后不领他的情,淑妃和惠妃,包括宁妃的娘家都慢慢起来了,如果皇后没有娘家帮衬,在宫里会被高位嫔妃逼到没有立锥之地。
所以他为皇后找来这些“娘家人”。
本事没有多大,至少不拖皇后的后腿。
承恩侯府的富贵来自皇后,就算只是远亲,也该清楚皇后好,承恩侯府才好,这种利益纽带才是最牢固的。
却没想到,这些“娘家人”享了多年富贵,沾了皇后的好处,却不肯和皇后共患难。
急急忙忙撇清侯府。
难道以为没有了皇后,现在的承恩侯府还会存在?
皇后就算真的动用了厌胜之术,被废被赐死,承恩侯府也必须要给皇后陪葬,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
现在皇后的罪没定,这些人就露出了如此难看的嘴脸,难怪这么多年来皇后都不与这些人来往。
皇帝怒不可抑,把承恩侯府送进宫的十几封折子看完,就下了一道圣旨,夺了“承恩侯”的爵位,将承恩侯府身上有官职的人也一捋到底,女眷的诰命一起褫夺了——承恩侯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