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采青眯着眼睛看着远处的孩子,说:“我也挺想听听的,你愿不愿意讲讲啊?”
“哎呀,有些事儿,我都记不得太清楚了,你要是想听,我就给你讲讲吧。”
老婆婆出生在二十年代,正是时局风云变幻的时候,但是她的生活还算宁静,家里有厨子有佣人,还经常买新布做衣裳,想吃醉仙楼的烧鹅就能去吃,想吃朝云居的石榴糕就去买……
苏采青听着老婆婆的讲述,发现她其实记忆力很不错,很多事情她都还记得很清楚,并不像她自己说的那样,记不清楚了。
而且她口齿伶俐,语言又有自己的风格特点,大概是因为她受的教育是传统的教书先生教的,后来又跟着她先生学过一些,因而她的表达方式,糅杂了古韵和新风,很有趣。
“你现在还能写字吗?”苏采青问。
老婆婆点头:“还能写几个字吧,就是他们给我用钢笔我不太习惯,还是毛笔用着顺手。”
苏采青说:“我回头去买了笔墨纸砚来,您把这些事儿写下来?”
“写下来做什么?”
“以后孩子们长大了,可以读读你的故事,记得你年轻时候的事儿啊!你见多识广,经历的事儿多,孩子们看你的东西,肯定能得到不少的启发。”
老婆婆沉默了许久,才说:“罢了,本也就闲着没什么事儿做,要是能给他们留点可看可纪念的东西,也挺好的。”
苏采青不敢耽搁,很快就去买了笔墨纸砚来,都不是十分上等的,老婆婆也没嫌弃,练了几天字,找回了一些感觉后,便开始慢慢吞吞得写起了自己的“回忆录”。
她那一手字,确实写的不错,引得孩子们都惊奇不已,没想到驼背老婆婆,还会写字呢!比他们都写的好看!连张云扬都比不了!
老婆婆趴在桌子上写字的时候,刚开始孩子们还围着看,写一个认一个,老婆婆写的是繁体字,他们不一定都认得,还得问了本人才知道。
过了几天,也就只有苏云雪和张云清还守着老婆婆了。
苏云雪是喜欢看她写毛笔字,而张云清则是想看她写的小故事。
见苏云雪感兴趣,苏采青也给她买了一份笔墨纸砚来,让她想学就跟着练练。
苏云雪对绘画类的事情感兴趣,苏采青一直都挺支持的,这孩子找个自己喜欢的事儿干不容易。
不仅是苏云雪,苏大壮家的那对双胞胎,还有苏二壮家的老大苏欢,见天也只对玩感兴趣,学什么的,她们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她们也是像苏云雪那样,需要时间去发现自己的喜好的。
这样的日子,还算意趣悠长,苏采青也颇为享受。
转眼到了过年时,喜庆的氛围也蔓延开来了,今年因着这日子越过越好了,过年也显得更加高兴。
对于苏采青来说,不用应付一些不想应付的亲戚和所谓的熟人,就是一件开心的事儿。
孙细娥和苏二柱还有有些不习惯,在这城里他们两没什么熟人。不过孩子们全都到齐了,两人也就不去想那么多了。
过完年,苏幺妹和文成钢的喜事也就直接办了,文成钢他妈已经有些等不及了,只盼着文成钢快些成了家,早点抱上孙子。
苏幺妹出门的事儿,也算是苏采青主办的,在这城里,孙细娥苏二柱认识的人又不多,这边的习惯也不太懂,只能苏采青帮着操心。
对自己的亲妹妹,苏采青也向来不吝啬,电视冰箱洗衣机之类的,一应俱全,就希望小两口能够好好过日子。
苏幺妹一看那嫁妆,眼睛就红了:“姐,又让你花钱了。”
“你是我亲妹子,给你花些钱怎么了?”
苏幺妹眨了眨眼睛说:“我们欠你的钱还没还完呢!”
“一码归一码,债是债,嫁妆是嫁妆。反正你也不靠着文家怎么样,过日子就要自由些,不要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