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复现的事情结束后,第三次去桐城测试了。
一回生二回熟,柳溪现在出差起来也是轻车熟路,一组的男生也一直对她照顾有加,所以她并没有觉得很累。
这一次测试,车内不再有安全员,车辆在封闭的场地里进行全程无人化测试。
因此柳溪也不用在测试基地与测控室两头跑,她只要坐在测控室内与一组其他同事一起进行数据收集即可。
车辆连续跑了两天,许泽霖把大家反馈过来的数据做成了报表发给岑墨,“从行业公开数据来看,我们的避障率已经刷新纪录了,岑教授的科研成果大大提升了我们的识别率。”
岑墨:“这两个场景是上次分割出来的,识别率还是没到90%。”
林志鹏哎了一声,“虽然是这样,但是你看行业数据,这种高复杂环境的识别率都没到70%,我们能做到这么高,已经很优秀了。”
岑墨并没有觉得很骄傲,“能做到90%。”
他从来就不和同行比,就像从小到大,他都不会去与同学比,因为知道他们比不过,他能挑战的,从来都只有自己。
90%这个数字不是他凭空想出来的,而是基于他的理论基础,但现在实际跑出来与理论有不小差距,肯定是哪里优化还不够。
他暂时没想到,只能回头复现一次算法。
柳溪忽然说道:“那个,可以试试用内积层代替了拼接层?”
听到她的声音,那三位正在讨论的男人都望了过来。
柳溪从电脑里调出一个Siame色结构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给大家展示道:“这是我之前自己训练时复现一篇论文改进的思路,我在想通过从已知偏移矢量的图片对中抽取的图片块输入到左右两个CNN……”
柳溪现场将两个算法同时跑了一遍。
“这是它原本的算法,用时32秒,而用这个改进后的,只要……0.3秒,而且精度只偏移了3个像素。”
这是柳溪之前在实验室里做出那套识别算法后得到的启发,在她后来阅读了别的论文以及熟悉了一些现有框架之后,尝试做了改进,她自己在家没事做写着玩儿的,这会儿听他们在讨论,才突然想起这回事。
三位男人目不转睛地盯着柳溪的屏幕许久,好像都被她的话惊到了。
柳溪回过头,看他们看自己的目光都不太一样了,尤其是岑墨,那双向来清亮冷淡的眸子此时像是坠了碎碎光华,熠熠生辉。
以前他看她的目光,多是迁就的,无奈的,当然更多时候是无视她。
像这样的目光,柳溪只在他沉迷研究的时候见过,那时候的她最痴迷的,就是他这副模样。
而后来,他这样的目光出现在了裴佳身上,是她心灰意冷的开始。
兜兜转转着,没想到她也有一天会被他这样注视,也能清晰地看见他眼里自己的倒影。
待在桐城的第三日,岑墨一早便拿出了一个优化过的模型放进车辆系统里。
林志鹏惊讶道:“岑教授,你这就改好了?”
岑墨嗯了一声。
林志鹏不可思议地又问了一遍:“一晚上就改好了?”
岑墨:“我没睡觉。”
他想利用最后一天测试的机会,跑一跑这个新的模型,否则下一次实测又要等几个月了。
林志鹏感慨道:“那也很了不起!我就是像你这样拼命也不一定能捣腾出来。”
他昨天受到柳溪思路启发,自己也回去捣鼓了一下,没捣鼓出什么来,光有思路还不够,还需要实际落地的东西,这种情况一般都需要两三天才能优化好算法,没想到岑墨一晚上就搞定了。
这人真是又拼命又厉害。
说来,岑墨刚来OGO的时候,林志鹏也是轻视对方的人之一,然而越接触越是佩服与自叹不如。
果然年纪轻轻能当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