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面陈谅军感念苏显允替摄政王正名,率部投于苏显允名下。苏显允抓出了藏匿的陶实泽,杀陶实泽以祭帅旗, 与涠洲王的支叶郡部遥相呼应。
而一直驻守在拒马界河的赵小叔, 在皇帝广发号令要求众人进京勤王之时,保持了沉默。皇帝三令五申, 可赵小叔毫无回应。而就在此时, 大长公主饮毒自尽。
在她的尸首旁边,写着一封血书的《罪己书》
《罪己书》里,大长公主悔恨自己曾帮助先帝当时的宠妃,以“狸猫换太子”之计,调换了赵太后的大儿子,也就是当今的皇帝。
正是因为她先有贪念,又胆怯懦弱,才致使魏家凋零殆尽, 更牵连她孙女的救命恩人涠洲王妃无辜遇害。赵太后之死, 令她再无颜面面对地下的先帝。
这封血书的《罪己书》,细究起来只是大长公主的一面之词,然而,此时也再无人在意此事的真相。
摄政王被诬陷、涠洲王怪病缠身又三番五次遇险、魏大老爷、魏开桦和魏升登的死、涠洲王妃失踪、赵太后的死, 甚至皇帝执意要保陶实泽、大办寿宴,都在这封《罪己书》里找到了理由。
皇帝血统不正, 难怪会做出这些有违祖训的伤天害理之事。
也难怪他到现在都没有儿子。
这是天理昭昭,降罚于他呢!
与此同时, 支叶郡天师坐化,坐化前直言,涠洲王承天景命, 已药到病除。他甚至还指点涠洲王,涠洲王妃乃天命之女,逢凶化吉,她重回涠洲王身边之日,便是天下大定之时。
沉默的赵家立刻顺天应命,扬旗站在了涠洲王这一边。
在涠洲王亲率部,从三面逼进应天城时,应天城内已经自己乱了起来。
程丞相和太尉从赵太后的葬礼上回来,就马不停蹄地暗中通知了姻亲,把族中有出息的子弟送出了应天城。果然,他们前脚刚出门,应天城便封锁了城门,任何人不得随意进出。
为了杀鸡敬候,禁卫军当街斩杀一个试图出城看望家中病母的百姓。此举,在应天城的大小官宦心里种下了无限的恐慌——如果皇帝连自己的母亲都敢杀,连希望看望家中病母的百姓都不放过,那他们这些被迫听到此等皇室秘辛的人,难道还能活吗?
因此,在大长公主的血书《罪己书》被应天城的茶楼酒肆暗中宣扬开时,应天城的官宦心中不是惶恐不安,反而大舒了一口气。
因为有了这封《罪己书》,他们哪怕替涠洲王效劳,那也是维护正统,匡扶社稷。
当应天城又翻过一个孤立严酷的冬日,迎来春暖花开之时,应天城内燃起了一把火。
趁着火势,应天城内大乱。官宦府中家丁与疲于守卫的禁卫军相搏,而魏家曾经的旧部、魏薇池未来的夫婿——城门校尉则在混乱之中,悄然打开了城门。
里应外合之下,禁卫军溃不成军。
玄时舒,也再一次踏入了皇宫。
宫中大乱,各自奔逃之际,玄时望没有走。他就坐在龙椅上,等着玄时舒的到来。
他看着身穿金甲的青年一步一步向他走来,光将玄时舒的金甲照得耀眼而刺目,而他则被笼罩在冠冕的阴影之下,渐渐地也成了一道影子。
是啊,他从来只是一道影子。
从前,在先皇身边,他是玄时舒的影子。等他登上皇位,却是摄政王的影子。
“皇兄。”玄时舒停了下来,就停在了皇帝的影子外。他直视着玄时望,声音清冽。
玄时望嗤笑一声:“皇兄?”
“大长公主的《罪己书》里,不是说朕乃李代桃僵的‘狸猫’,哪里配得上你的一声‘阿兄’?”玄时望冷冷地看着玄时舒。
“舒儿好算计啊。说着不想活,却借摄政王之名,先斩后奏,前往支叶城。曹为刀蠢笨如斯,圈养的天师为你所用,死前还替你擦亮了路。大长公主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