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色。
三年里,凤阳当地百姓和途径的商队都纷纷说温家孝顺。
三年后,温家出孝。
顾氏坐在窗边小榻上,望一眼正有模有样读书的九郎和小大郎,低头在花绷子上落下一针,又与坐在一处的陆娉婷低声说了几句话。
有小丫鬟这时候进来禀道:“夫人,黄婆子过来了。”
顾氏微微一愣,道:“她怎么过来了?”
凤阳当地有几个尤其出名的媒婆冰人。譬如这个黄婆子,她婆婆就是原先凤阳的老媒婆,手底下说成的婚事,没有上万,也有几千。黄婆子进了夫家门,跟着婆婆做起了媒婆,这些年也说成了不少。
三年前,温家服丧,自然没人会登门说什么亲。
三年了,三郎都二十出头,早该说亲,八娘也翻年就要十七,早过了及笄之龄。这么一想,黄婆子登门也就成了情理之中的事情。
陆娉婷笑道:“她一个媒婆,这时候登门还能有什么事,怕是有哪家小娘子瞧上了三郎,也兴许是想给八娘说个人家。”
顾氏想想点头,心下有些欢喜。面上却不显,与陆娉婷一道出了门,这才叫丫鬟引了黄婆子去花厅吃茶。
两个孩子如今的年纪都已经不小了,可是不好再蹉跎。
虽然温伯诚兄弟俩总说不急不急,可以一辈子养着八娘,可瞧见他俩私下里催着三郎出了孝就赶紧去相看小娘子,便知晓他们多半还是盼着两个小辈能成家的。
顾氏往花厅去,便见着了那位黄婆子。
“这是府上的四夫人吧?”她看见陆娉婷面露惊艳,乐呵呵道,“早就听说温四爷在永安城娶了位官家小娘子回来,如今一瞧,竟是这般玉琢的人儿,可真是漂亮!咱们凤阳当地的小娘可是连点边儿都沾不上。”
一个媒婆,最厉害的就是一张嘴。
黄婆子一张口,就先将陆娉婷从头到脚夸了一番,奉承地丝毫不叫人心生厌恶。
“四夫人生得这般美貌,咱们满凤阳都找不出更好看的人来了,这可怎办,我这还想着给小温大人说个媳妇儿呢!有自家婶子珠玉在前,再好看的小娘子都得生出愧色来。”
她说得夸张,将陆娉婷捧得天上有地下无。若不是顾氏晓得,四弟这门亲一开始凤阳当地人都说温家是为了攀富贵,才叫庶出的四爷娶了个大了许多岁的妻子,顾氏还真就要信了黄婆子的嘴。
饶是如此,顾氏仍旧不禁定睛去打量她。
黄婆子是个不算年轻的妇人,约莫有四十来岁的样子,生得有些胖,脸盘同圆月一般,一双小眼睛,一笑就眯成缝儿。她皮肤不白,是那种常年在外头走动晒出来的麦色,配上一身绿袄子,加外头的毛披风,整个人瞧着又胖了一圈。
“你说,你是来为我儿说亲来的?”顾氏问。
温家几代商户,突然出了两个当官的,因为辈分有差,外头就称呼起叔侄俩一个“温大人”,一个“小温大人”来。
黄婆子抿了嘴笑:“是啊是啊,有门亲事,人家专门请我过去说了说,觉得若是有缘,想试试能不能说成了。”
顾氏请了黄婆子坐下。
黄婆子又说了好一番恭维的话,这才讲到正题:“是咱们隔壁邝县的孙家。他家夫人应当是知晓的,家里上三代都是读书人,可以算是书香门第,早年不也出过当官的。论门第,倒也相当。”
黄婆子提到的孙家,顾氏还当真有些印象。便是陆娉婷听到是这家,也想到了些事情。
孙家老太爷从前当过太傅。圣上登基后,老太爷念自己岁数大了,身子骨不好,就告老还乡,带着老妻和老来子回了老家邝县。
孙老太爷的几个儿子倒是出息不小,如今都还在各地当着差。唯独小儿子陪着在老家,长大之后做起了生意。
孙家生意不大,比不得温家,但温伯诚对这个孙家小儿多有赞叹,直说他是个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