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时间里,南疆,十万群山中。
柳元正在静静地听着七十二故禅玄宗的掌教与长老们讲经。
对于紫府境界前路的阐发,关于那处洞天福地的前景展望,这些,事实上在第一日的时候,柳元正便已经尽数说罢了。
接下来的数日之中,柳元正便始终在这样的听经过程里度过的。
事实上,虽然说如今故禅玄宗的新道法门,皆是柳元正学究天人,以一人之力所创所传。
但事实上,莫说是对于七十二玄宗的故禅经法,便是对于虚实之道而言,柳元正的研究从来都不能算是深入。
道人所精通的,从来都是紫府之道,而不是七十二宗的禅经。
所以他只是以紫府之道,以开悬道图,以中和之道韵,作为根髓,将诸般禅经的意象化作如春花秋月一般的载道之玄景,如是而成书经一部。
这样来,无须柳元正去将诸禅经嚼透,这样所书的新道法门,也不会偏离诸宗传承的本质。
便如昔日的白阳禅宗法门一样,柳元正所书“白阳虚君”四字,便直指了这样的本意,大抵唯有等真有人走通了此道,见证了此道终极的长生与逍遥之后,那所谓的“白阳虚君”方能成为“白阳真君”罢。
可到底身处在万古一世的争局里,几乎一日三变,事情的变化往往教人无从猜度。
至于今日,柳元正见证大罗,尤其是在通悟了古今大道恒易的根髓之后,想要将自身那以数条道法之弦支撑开来的大罗道网,变成真正万象鲜活,一息可易万古的寰宇天心之道,柳元正便需要在那些自己涉足较为浅薄的道与法上下功夫。
在柳元正的参悟之中,这样的过程,并不需要真正的将万象从一直万的走通,而是在五行、阴阳、混沌的道纲基础上,有目的的去参透一定数量的道法之弦,当更多的“支撑”出现之后,大罗道网的万象鲜活,所谓的寰宇天心之道,便是一个自然而然演化的过程。
或许是一十二道,或许是二十四道,或许是三十六道,或许是七十二道。
柳元正无法真正感应到这样的蜕变所需要的准确数字,但大约从不会超脱这样几类天生便承载着道韵的数目范畴。
而这样看来。
七十二玄宗的故禅经文,便成了一座灵光盈盈的丰厚宝藏。
虚实之道本就如阴阳之道一般浩渺非常,蕴藏着几乎如星海之数般的修行之路,许多处几乎与旁道泾渭分明,故而只此虚实之道,便传了故禅七十二宗。
到底昔年时也是圣地大教的底蕴,哪怕不如雷宗一样,足有六部仙经直指大道,故禅诸宗昔年的传承禅经从来也不止一部。
这样算来,七十二故禅玄宗,便是一部浩如烟海的经幢之林。
是以往被柳元正所忽视,但却实实在在的雄浑道识宝山。
老实说,即便是在传讯诸宗来南疆相会的时候,柳元正都还没有动过这样的念头,一切毫无提前的准备与筹谋,甚至是在自己第一日宣讲完毕之后,方才灵光一现的想法。
这是一种冥冥中的感悟,源自于自身雄浑道识在年月的累积之中偶然显照的灵光。
柳元正已经驻足在紫府境界的巅峰了,探寻到了境界的边沿,并且蜕变升华而超限。
晋入下一境界,事实上已经是一念而决的事情了。
可柳元正心中明白,以无上道法反哺道躯仙基,这本质上便是一种厚积薄发。
故而那冥冥中的感悟“告诉”柳元正,倘若能够在晋入下一境界之前,将大道恒易的“力量”掌握在手中,能够做到以寰宇天心而御万象大罗,那么这样无法想象的雄浑累积,将会在下一个境界之中,带给自己的道躯与仙基以无法想象的好处。
这是道识与底蕴的累积。
所谓的“力量”不过是虚指,这样的过程,甚至不会为柳元正多增加一缕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