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秦牧就因为完成了系统的任务而获得了核聚变技术和导弹技术。
在战后的这段时间,除了收拾了一顿南亚美利加联盟以外,帝国科研部门也在努力研究这两项技术。
由于这些资料要远比之前的核裂变技术资料详细得多,短短几月时间,帝国科研部门已经能够将核聚变和导弹初步投入使用。
六月底,帝都科研所制造出了第一枚氢弹,七月中旬,帝国第一颗可以投入实用的短程弹道导弹试射成功。
帝国没有隐瞒两种新式武器的发明,这再次震惊了全世界。
日曼国,奥匈邦联和意国都对帝国的新武器感到极度地渴求与恐惧。
但是日曼国核项目小组组长海森堡博士却表示,原子弹他们需要十年,氢弹则需要额外的五年才能研究出来。
可按照帝国现在的发展速度,谁能想到,十年以后,帝国会发明出什么离谱的武器。
事实很快让他们明白了。
秦牧花了两百万行政点买到了第一代战斗机的图纸,技术资料和配套的工业生产技术。
八月,帝都飞机制造厂成功制造出了第一架第一代战斗机和轰炸机——龙吟-26战斗机和龙啸-26战术轰炸机和龙吼-26战略轰炸机。
帝国的第一代战机已经可以实现超音速飞行。
全部采用了后掠机翼,装有带加力燃烧室的涡轮喷气发动机。
飞机的电子设备主要是通讯电台、高度表和无线电罗盘以及简单的敌我识别装置。
武器装置以大口径航炮为主,还可以挂装帝国刚刚试射不久的第一代空空导弹。
飞机的火控系统为简单的光学-机电式瞄准具,并且安装了第一代雷达。
这样的战机在现在这个还没完全淘汰双翼飞机的年代简直是降维打击。
当帝国第一批一代战机正式交付空军,由空军总司令周百福亲自驾驶带队,率领着一整个航空师在帝国边境巡航的时候,帝国的盟友们纷纷惊掉了下巴。
同在八月,帝国第
。六、七艘"天枢"级航母也下水了,被命名为"天理"号和"天泽"号。
七个航母战斗群在手,帝国已经可以在全世界的海域巡航。
在此基础上,帝国开始研制新型核动力航母。
核动力航母的优势很明显。
第一在于核动力的持续续航能力。
虽然常规航母和核动力航母在速度和巡航能力上没有非常大的区别。
但是核动力航母因为不需要航海燃料,意味着整个航母战斗群只需要为护卫舰以及驱逐舰等准备补给原料,大大的降低了补给的难度。
而且远洋是航母战斗群必须具备的能力,相比常规动力需要不断提供补给,核动力的麻烦事要少很多。
第二在于核动力航母可以极大的减小舰岛的规模。
航母上寸土寸金,每省一点空间,就能给舰载机留出更多的发挥空间。
说到底,航母是舰载机的母舰,能够容纳更多的舰载机是航母一直以来的追求。
这使得核动力航母可以调整出多达四个起飞跑道,远远要超过常规动力航母起飞效率。
在战争时期,航母舰载机起飞的速率代表的就是这个航母的直接战斗力,这一点非常的关键。
第三在于有害废气的排放。
常规动力航母在燃烧燃油的过程中会排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
这些气体一方面威胁着航母上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另外一方面也在加速航母的老化,降低航母使用寿命。
由于帝国的核反应堆已经投入实用,唯一的难点就是将核反应堆搬到航母上。
这项技术系统有售,但是价格昂贵,刚刚买了第一代战机的秦牧已经没有足够的行政点去买这项名为"核裂变扩展"的技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