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林建国抽空看了一下秋爱华的眼色,意料之外地得了秋爱华一个赞扬的眼神,顿时便飘飘然起来。
很快,其他人的粮食都分完了,林建国也分到了自己家几口人的口粮,林远志那一份粮食居然还超乎意料地多,快赶得上一个十多岁孩子的口粮了。
大队书记笑着说:“这是公社给孩子的补贴,你们费心思照顾他,总不能还让你们吃亏吧?”
林建国高兴地点了点头,粮食充足了,他的心也安定下来,闺女平常补贴的东西虽然很好,但就像天边的云彩一样,美好却虚幻,指不定哪一天就没有了。
秋爱华也很开心,看着那满满的粮食,心里也是暖暖胀胀的满足。
在这个年代,粮食便是真正的硬通货,经历了饥荒,每个人便把粮食看得极为重要,一粒谷子,一把苞米便是维持生命的最终保险。
热心的几个村民们帮林建国把粮食抗回家里,林建国给他们冲了一碗糖水,几人又闲聊了一会儿,拒绝了留饭,勾肩搭背地走了。
等客人走了,林建国两口子都来不及把粮食藏好,就把小林悦往摇篮里一放,风风火火地忙了起来。
现在太阳已经升到了正中,林远志中午可是要回来吃午饭的,秋爱华想着孩子吃了午饭还能再眯一会儿,赶紧动作起来,打算先迅速把午饭做好。
新的粮食下来了,秋爱华就大方了许多,做了一大锅香喷喷的甑子饭,还沥出来一大碗香浓顺滑的米汤。
早上的那块豆腐还好好地湃在缸里,中午吃了正好,要是再放就会坏了。
秋爱华细细地刮了一层猪油,这还是上次闺女兑过来的一条五花肉熬的呢,趁着天黑,两口子做贼一样熬出来一碗猪油。
油渣自然也是香脆可口,秋爱华一般都是和其他菜一起煮汤,鲜味儿十足,一家人吃了好几天,可惜熬出来的猪油不多,秋爱华一般都不爱放。
猪油滑进锅里,很快就融化成金黄透亮的液体,空气里也弥漫着猪油的香味儿,轻轻吸一口,便能把肚子里的馋虫狠狠勾出来。
等油烧热,秋爱华撒了一把盐进去,既能防止粘锅,又能进一点儿咸味儿。
秋爱华的刀耍得飞快,几下便把豆腐一片片片下来,滑进锅里,滋啦滋啦几声,油香和豆香便融为一体。
秋爱华锅铲一翻,给豆腐挨个翻了面,顿时,锅里便整整齐齐排列着金黄酥脆的豆腐片。
豆腐煎地两面金黄,秋爱华利索地把它们铲起来,装进碗里,再撒上一层毛毛盐,一道香煎豆腐就做好了。
锅里的油自然不能浪费,秋爱华放了些姜蒜粒,又把一碗豇豆和南瓜块倒进去翻炒几下,放了碗水慢慢焖,就能放心地出去收拾粮食了。
摇篮里的小林悦还咿呀咿呀地说着秋爱华听不懂的话,秋爱华洗干净手,把闺女抱起来,进屋喂奶。
林建国塞进去一块木柴,也不怕火灭了,放心地离开灶房,去堂屋收拾粮食。
这次分到的粮食和往年差不多,一家人一共分到了100斤小麦、200斤苞谷粒和200斤谷子,这些粮食要一直吃到明年。
当然,等再过一两个月,高粱和红薯就成熟了,他们又能分到一些粮食。
谷子要舂成了大米才能下锅,麦子也要磨成粉才能做饼子,看着那么多的粮食,去了损耗,其实也得勒紧裤腰带才能吃饱。
当然,秋爱华也爱煮一点儿麦粒饭或者小麦粥来吃,爆珠一般的口感也很不错,还不浪费粮食。
今天的饭菜很丰盛,等林远志放了学回来,几人敞开肚皮吃完了一桌子菜,把肚子吃得溜圆,让几人都感到无比的踏实。
林远志更是如此,作为一个年纪尚小的小朋友,以前又过惯了苦日子,现在吃到这么好这么实在的饭菜,让他的心也瞬间安定了下来。
哪个孩子不愿意过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