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要和公社那边斡旋,他们需要尽快在公社领导支持下铺向市场,此举花时间、花精力,还得有产品支撑。
要是进行的顺利,给供销社、卖货郎等供给产品规模也不会小。
现在可已经是十一月初了。
“那我们算提前完成了任务?要提前回去吗?”赵琪有些不舍。
沈卫民摇头,“明天掐点给七叔打个电话,工厂开始投入生产,让大家先练练手。我们周一再回去。”
“嗯?”
“你不是对文艺品展览会感兴趣,趁着我们在省城,你多买些能用到的。想参加就去参加,咱不抱多大期待,就当和大家交流经验。”沈卫民语中带笑。
“卫民哥,你看出来了?”赵琪笑,她确实挺感兴趣的。
说到绣品,她有不少。大都是结婚之前,百无聊赖的时候随手绣的。上次和卫民哥去纺织厂,她拿了几匹素绢,宽一米五,长竟有十多米。
思前想后,她尝试绣《清明上河图》打发时间,现在也已经完成一半了。拱桥、来来回回不同职业和阶层的行人、船只、两岸风光,让她仿佛回到了那繁华的汴京城。
不过,参加文艺品展览会,这些绣品就不合适了。既然上面给冯家的命令是要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审美要求,那么她朝这个方向努努力,是不是可行?
“既然喜欢,就要一直坚持下去。我们参加展览,只是为了和大家切磋技艺,相互学习。没准还能交到几个志气相投的朋友,如此可就是大大的幸运了。”沈卫民鼓励她。
“嗯。”赵琪郑重的点头,她也是这么想的。
接下来的几天,夫妻两个还是很忙,但相较于前几天的心力交瘁,现在轻松了许多。他们活跃在省城各个集市、百货大楼和供销社。
看见喜欢的就买,是他们的日常。
得亏现在是已经是初冬,大家都穿的厚实,戴上护耳帽和自制口罩,根本看不清楚谁是谁。再加上有空间这个作弊利器,找个了无人烟的地方,把东西扔进空间,换身衣裳又是一条好汉。
不然,他们两个极有可能被请去喝茶问话了。
败家可不是这么败的,很可能被当成可疑分子。
夫妻两个都不是没有规划之人。买的东西,除了不常见的食材,各种生鲜、活鸡、猪肉。接着就是各种蛋类,鸭蛋是大头,是见到就会买入的程度。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蛋黄酥绝对是生产线上绝对的王者,所以原材料不能丝毫忽视。虽然是见之就买,但其实一次也就收入二三十枚就顶天了,毕竟这年头养鸭的在少数。
当然这些都是附赠品,他们最主要的任务还是让赵琪找到合心意的布和绣线。为此,他们还专门去成衣厂请教楚秋娥,对方见多识广,这对方面又很了解。
楚秋娥是个好说话的,给说了几个地方,让他们去看看。
沈卫民和赵琪跑了几个地方,终于把事情解决了。
赵姑娘也满意。
周六沈卫民去机械厂提车,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双方合作很愉快。
中间被齐厂长叫去办公室,说是有要事相商,却不过是劝他留在省机械厂工作,职位都给他想好了,是厂长助理。
齐厂长其实已经拿出了诚意,不过沈卫民拒绝了。之前没有此类打算,现在没有,未来的事情只能未来再去说。
把县机械厂的工作辞掉,是他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现在他要把全部的重心都以到沈家沟食品加工厂上。除此之外,其他都不考虑。
齐厂长听到沈卫民的拒绝深感遗憾,却也没有说什么。
出来的时候碰见了孟东升,对方的嘴脸依然让人讨厌,却没有影响沈卫民的心情。有些人蹦跶的再厉害,也只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色厉内荏,根本不值得被放在心上。
沈卫民的心情轻快,却在进停车场看见了石相可。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