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唐目不转睛看着我,想要知道关于方士的事,于是我解释道:“所谓方士,就是有方之士,持有方术,先秦时期都叫方士,而到东汉后始将方士叫成道士。方士所修炼方术也就演化为道家五术,千古流传博大精深,分别是是山、医、命、相、卜真,五术与易相伴为伍,命、卜、医、相常用来济世渡人,以成就三千功行,而相术又分为一为相天,二为相地,三为相人。我们相门其实最早也被归为方士的。”
“相地!”我眼睛一亮抬起头终于想到了一个人物,马上对老唐道:“难不成这里是大相师张良的墓?!”
是啊,为什么我早没想到,赶忙调出手机来查阅了一下。但度娘上竟然写着:“张良墓位于豫州汴梁景区。”
本来兴高采烈的刚发现点眉目,顿时又被轻松的浇灭。
不过,我又往下看了看,发现了这么一段话:古书《陵墓志》记载:“汉留侯张良墓,在青岩山。良得黄石公书后,从赤松子游。邑中天门、青岩各山,多存遗迹。”
在豫州、陕州、鲁州、齐州、湘州几个省份都有其墓志的记载。那到底哪个是真的呢?我们脚下的这座山和他又会不会有瓜葛呢?
我将疑问抛给了老唐。
老唐瞪大着眼睛想了想道:“这有什么奇怪的,你忘了萧太后的墓了吗?当时不也说是被挖掘了,还不是被我们找到了真正的。”
张良遇到黄石公,得到了天书三卷,成为汉初三杰之一,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汉建国后,他知趣的避世,成了修仙的方士。只要是方士,必定精通五术,他若给自己找陵墓,一定会避讳韩信之死因,让后世之人无法找到。也就是说,那些已知的张良墓能被轻易的找到,就一定不是真的。想到此,我的心情终于可以放松下来。
老唐问道:“那你说这张良懂不懂风水呢?”
作为当时第一方士,他给自己坟墓的选址一定会注重风水,而相地又被称为堪舆,他对风水的了解定当是登峰造极的。
我回复老唐道:“我猜想应该是很精通的,相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望气,古葬奉行风水宝地之说由来已久,别说是汉代了,就连春秋战国时期都有,汉代所有的陵墓几乎都和风水有关,比如西邙山,那里之所以葬着许多名人,就是因为风水之气。古人将陵墓多选在风水上佳的地方,为的便是福泽后人,张良是谁啊,那可是出了名的大方士,定在自己所葬之地的风水上下足了功夫。”
老唐点点头低声说:“那你看看这嶓冢山风水如何?”
我叹息一声道:“阴宅的风水堪舆很有讲究,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借助月辉刚好能把嶓冢山风水全貌尽收眼底,这里层层山峦连绵不绝遮挡住风,而燕子河在下,川流不息能聚集生气,嶓冢山虽然不是什么风水龙脉可依山傍水定有吉地。
我望向远处,那是嶓冢山一处山势折叠的地方,两座山峰左右并立前面是低缓的平坡,后面高耸的山体宽厚浮重,燕子河在这里迂回形成一个不大的水潭。
左边山峰靠水而立华美秀俊像一匹骏马,这被称为是青龙背上马托人。
在山前汇聚成潭的河水光洁如镜,远远望去泛着青波犹如一台砚台,水潭两侧有矮丘左右拱立,这是案有砚台签筒,左右二童攻书,是文曲之地。
后面是一座宽厚浮重的大山,如同屏障巍峨耸立刚直不斜,在堪舆风水中称之为御屏驸马。
“嶓冢山是难得一遇的青龙转案过穴,就是十九贵穴之一的回龙顾祖,先人下葬在此地后人必定昌隆富贵。”我转头看向老唐信心十足的说道。
“你能看见的但凡有些堪舆本事的人都能看见。”原本以为能博得老唐好歹半句夸奖,结果还是冷言相对。“
张良是当时天下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