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住哈哈大笑,看着大姐在海水边上牵着两个弟弟的手走来走去,他们也不怕了,齐齐的挽起裤管也玩起水来。
陆家俩家就坐在沙滩上看着孩子们玩水,捡海螺,玩得不亦乐乎,自己也觉得好像一下子年轻了好几岁呢。
海边可玩的太多了,游泳,泡水,捡贝壳,捡海螺,堆沙子,看风景。早上可以早早的起来找海螺,晚上也一样可以。
一行人玩了一个下午,直到要回去准备晚饭,才依依不舍。
到了住的那户人家,李友桂他们才发现,村子里已经有不少孩子和老阿婆们都把家里一直藏着的海鲜干货给拿过来等着她们了呢。
鱿鱼干,鲍鱼,墨鱼,各种海鱼干,大大小小都有。好在,陆爷爷和李友桂对这些干货是很熟悉的,也没占村里人的便宜,质量好的自然就价高,普通的就少很多了,反正是很公道的。
而且,李友桂还请来了村长和生产队队长过来见证的,就连这两位也是没话说的,以次充好就是丢他们和村里人的面子。
何况,李友桂也隐晦的向这两位提起过几十里外那个生产队她有亲戚关系,没上那边去是因为这儿的路比较方便而已。
这个村子偷偷存下来的干货是真的不少,就是一半是好的一半要差些,不过李友桂也不挑全部通通都收下来了。
晚上的海鲜大餐比中午的要丰盛,全是李友桂偷偷在海里摸的,大螃蟹,大海虾,大海鱼,鱿鱼,带子,可不是中午那小虾小海螺,真的是好吃得不行。
第329章 后悔
赶海,赶潮。
又在海边玩了一天,李友桂又暗地里下海捞了一大批新鲜的海鲜,还在村子里收了不少。
返程的那天,大家伙都起得非常的早,天还没亮呢,就收拾好了东西,再吃了一大碗的白粥,两天下来吃海鲜吃多了也得清清肠胃。
李友桂他们一行人走时,天才开始蒙蒙亮,他们经过村长和生产队队长家时都通知了一声,主要是要赶早班车,不然今天怕是回不了南市。
大家伙到钦市车站的时候刚好还有车票,不过已经是最后一班车了,还算是幸运的。
离发车的时间还早,李友桂就赶紧给大家伙买吃的,顺便偷偷从空间里取出一些饼干,山果,煮好的番薯在路上填肚子。
至于她在村里收的那些干货,李友桂也当着村里人的面和陆爷爷陆奶奶,关晓英和自家弟妹们的面,找村里人买了两只麻包袋装好了,然后一路她挑着走到了钦市。
这么早钦市还没有多少路人时,李友桂就先挑着东西和大家分开了二十多分钟,等到她回来时,那些干货就不见了。
李友桂自然是告诉大家,她在钦市认识运输队的人,东西先往人家家里放了,过几天那人就会帮忙运到南市,她要给人家不少的运费。
其实,李友桂是找了一个无人的地方把那些干货放进了自己的空间里。不然,这么多东西,她也不能运上班车,无法离开钦市啊。
陆爷爷和陆奶奶,关晓英他们一听原来是认识这里运输队的人,顿时就恍然大悟了,那真的就好办多了。
一路上谁也没受累没挨饿,下午到了南市之后,回到了熟悉的地方,大家又都精神了。
这几天下来全部是吃的海鲜,两个老人和一群孩子们都受不了了,一路回陆家一路商量着晚上吃什么呢。
有鸡蛋和青菜,蘑菇,木耳,十多斤的海鲜干货,至于活的海鲜是没有的,天气太热,新鲜的海鲜根本放不了几个小时。
这么多人吃饭,肉菜当然是少不了的,李友桂想了想,就开始安排任务了。“晓英和建文去灯泡厂告诉妈和哥嫂他们,晚上到干爷爷家来吃饭。我去买只鸡回来,再去看看有没有猪肉。”
关晓英和李建文已经认识去灯泡厂和陆家的路了,所以接到了李友桂分配的任务,关晓英和李建文就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