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檗和张氏简直是疯了一样想替她讨回个公道,数度在京中奔走,可惜收效甚微。
昔日的故交一听此事,均对他们避之不及,只有几个厚道人家悄悄透了口风:左右你家闺女也没被糟蹋,不如咽下这口眼前亏,从长计议算了。
这说的是真话,只可惜不是人话,气得两人夜不能寐,恨不能冲进宫里撕了贵妃了事。
求来求去,求到了皇后娘娘面前,可皇后一脉同样态度暧昧,似乎并不想为个不相干的旧故侄女尽心尽力。
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宝颐一向乐观,坦然接受了此事将不了了之的结局。
她劝爹娘不要再执着于此事,谁知没过几天,朝中递上了弹劾三皇子和贵妃母家的折子,皇后在后宫中亦向贵妃发难,翻出旧帐,直指她意图谋害良家子,还苛待低位嫔妃,罪过罄竹难书。
又过了几日,宫中来了几个号称来调查案情的女官,抓着宝颐仔细询问当日境况。
宝颐在关键时刻从不掉链子,连忙洗去妆容,酝酿出晶莹泪珠,梨花带雨哭诉起贵妃手段不堪,顺便狠狠添油加醋一番那大太监的作为。
女官听得懵了:“他竟然还讽刺皇后娘娘?”
“对啊!”宝颐用力点头:“侮辱我不算什么,可……可他对皇后娘娘不敬,藐视中宫,目无法纪,令人是真真儿的胆寒!”
女官记下。
宝颐抹泪,强作镇定:“……我也不知他们竟然大胆至此,大伯尸骨未寒,就急不可耐跳出来陷害忠良之后,如果让他们得了手,我……”
她一字一字,悲愤结尾:“我便不活了!”
裴振衣也挨了一顿审问,他的表演欲远没有宝颐高涨,但胜在冷静,条理清晰,当着女官们的面,详细复述了宝颐已经遗忘的细节。
“是,祖辈当过猎户,所以略懂一点山林中的生存之道。”
“……算是侯府的门客。”
“……是护卫,不是面首。”
厅里的盘问还在继续,宝颐攀着张氏的衣袖,一动不动望着屏风。
"猗猗,不要怕。"张氏柔声道:"皇后娘娘愿意帮着我们对付贵妃,定能让她脱一层皮。"
"皇后娘娘为什么愿意帮我们?"宝颐不解:"咱们家还有什么能交换的?"
张氏不言,半晌岔开了话题:"家里虽不济,但也没有到需要小姑娘操心的田地,你就乖乖地待在家中,阿爹阿娘不会让你受委屈。"
这回破财消灾,买了平安,下次呢?
况且皇后娘娘根本不缺钱,她家旁支扶持着皇商,这是会下金蛋的母鸡,哪里看得上自家这点底子?
迟疑半晌,宝颐终于问出了这个在心里盘桓已久的问题:“阿娘除了金银财帛,可还答应了皇后娘娘旁的东西?”
张氏揉揉她的脑袋:“猗猗不必忧烦,爹娘自有办法料理,我们猗猗只需要快快活活的就好。”
平静的日子默默从指间流逝,待到帝都秋风初起时,汝阳风风火火来寻宝颐,进门先灌了好大一口凉茶,然后喜气洋洋道:"听说了吗,贵妃娘娘被褫夺了封号,降位为妃,宫里面都传遍了!"
好消息不胫而走,笼罩在侯府上空的阴霾终于散去,大仇得报,贵妃一时任性之举,终究给她自己带来了巨大的麻烦。
褫夺封号,降位为妃,看着稀松平常,其实对面子比天大的后宫中人来说,这比杀了她还难受。
张氏尤为喜悦,握紧宝颐的手,细数了贵妃和三皇子所受的惩罚,她没有食言,她真的为女儿讨回了公道。
但宝颐却显得十分淡定,淡定得甚至不像她平日里的模样。
有些猜测闷在心里,不敢向家人求证,也不愿向汝阳郡主吐露,只能倒给那个功能极佳的回音壁。
余热未褪的初秋夜,裴振衣照例在庭中练完刀,准备洗漱睡下,忽听院门轻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