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得依靠哥哥!
感叹之余,朱元璋仍对当今之事忧心忡忡,百年后将同室操戈埋下祸根。
为了朱明皇室和大明的这千里河山,他决定下朝后亲自吊唁朱高熙。
“孙儿谨守皇爷爷的教导,愿为大明殚精竭虑。”
朱高熙神色凝重,不做任何事。
他的话还真是心里话呢。
无非就是和朱元璋玩玩文字游戏而已。
大明为大明,朱允炆为朱。
二者在朱元璋等人的身上是一样的东西,而在朱高熙的心中却泾渭分明。
“那就好了!”
朱元璋点点头,仿佛心中一块巨石终于落了地,旋即复开:“那火绳枪,橡胶制品等,皆仙人所赐。朕以前为何不听汝说呢?”
“以前孙儿提到过。可能是皇爷爷日理万机没有往心里去了!”
“您指的就是那个”火器革新排队铳毙之策”吗?
听到朱高熙如此一说,朱元璋马上就联想到几个月前祖孙两人在文华殿的一次谈话。
那天的六策对自己这位大明皇帝真是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甚至因各种原因不能马上实施,却使朱元璋见到大明威镇寰宇,万国来朝之望。
现在来看,他的孙子可不单纯是出谋划策,更多的是用行动去实践。
“高熙!明天中午把您的火绳枪等发明带到京南神机营校场去朕亲自考验一下!”
朱元璋口气平平淡淡。
但是,它决非临时起意的。
朱高熙才明白皇爷爷亲自来他住处恐怕不单纯是想缓解他和朱允炆之间的感情这么容易。
看样子他下去有什么好说的。
于是,毕恭毕敬地说出一声'遵旨',朱高熙便接着等下。
原来他预料的分毫不逊色。
看到这孙子还保持听训诫,朱元璋心满意足地点点头:“高熙!朕也有一件事,要听您的意见,您能猜什么呢?”
“孙儿刚从建昌卫归来,再加上凉国公,别的什么事孙儿都不敢妄说呀!”
“孺子可教也!”
得到要回答的朱元璋当即赞许的看着朱高熙。
甚至旁边的欧阳伦,也不禁暗自挑动大拇指,赞不绝口。
数月磨砺,朱高熙成长之快真是令人咋舌。
皆谓圣心难测。
但他此刻竟不费吹灰之力便可猜得万岁心花怒放!
未来是无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