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飞雪这一招果然十分灵验,赵洵大夫时不时就雇了俩小马车,往顾司司的小药坊去,一呆就是小半天,有时候看得时间有点久了,到了用膳的时候,顾司司还会邀请赵洵一同用膳,他也不推辞。
但顾司司早早就交代了掌柜,如果赵洵大夫过来开口借书,一律婉然拒绝,就推托说医书都是祖辈遗留下来的,可以随便阅览,但是就是不能离开小阁楼外借出去。至于具体怎么组织说辞,能够既把赵洵留住,又不拂了他的颜面,那就得看掌柜的功力了。
本来这些推托之言对于世故圆滑的掌柜来说不过小事一桩,但面对有“当世华佗”之称的赵洵,掌柜也是十分敬仰,让他开口拒绝赵洵的请求,他也十分为难。
幸好赵洵从未开口提及借书之事,每次过来都只是在小阁楼翻阅一本医书古籍,看完就离开,压根用不着掌柜的烦恼。
赵洵翻阅那些书籍古册的时候,沈飞雪就静静坐在一边看书,也不打扰赵洵半分。他起身要走了,她也不拦着,只是把赵洵送上了马车,就转身回去了。
如是这样好几天。
知道有一天,赵洵忍不住询问沈飞雪,“沈姑娘,老夫都来了那么多天了,难道你就没有什么问题需要老夫解答的吗?”
赵洵一向都是礼尚往来的人,这次托沈飞雪的福才有机会阅览那么多医学典籍,有一些还是千金难买的孤本,他自觉受人他人恩惠,但那个人却无欲无求的样子,这让他越发看不清了。
沈飞雪这才从怀里拿出来一本小册子,上面记录着这些天赵洵翻阅过的医学古籍,每一章每一节都有详细的心得体会和个人见解,其中每本书有什么生涩明白的地方,沈飞雪都一一列明了,她恭恭敬敬地把小册子打开,递到赵洵大夫面前。
“我怕惊扰了先生看书,所以一直不敢开口。但我细细观察过先生这些天看过哪些书,先生看书的时候总喜欢自言自语,我虽愚昧,还是能听懂一些,待先生离开后我又再研读了一次,每每都有新的体会。”沈飞雪坦白地说,“但还是有一些不太明瞭的地方,如果先生愿意指教一二,飞雪自然不胜荣幸。”
赵洵惊讶于沈飞雪的耐性,明明她心里有很多疑问,明明自己就在她身边,她居然能耐着性子,一直不开口询问,可见她性子沉稳,这也是一个医者必须具备的素养之一。
赵洵颇为怜惜地接过沈飞雪的小册子,细细地翻阅。那些笔记林林种种,十分有条理。那些问题都是有的放矢,如果不是认真研读过那些古籍,根本就问不出那些问题。
赵洵按着小册子所写的,一个接一个地为沈飞雪解答。沈飞雪在一旁听得十分认真,还时不时点头表示明白。
跟有悟性又勤奋的人相处,赵洵觉得一点都不费力。沈飞雪属于一点就透的人,有时候赵洵只需要稍加点拨,她就能融汇贯通,举一反三。
有时候刚好遇上村中农户前来药坊就医,掌柜的对病情没有十足的把握,也会恳请在阁楼看书的赵洵大夫帮忙把关。
沈飞雪就趁机在旁边观察赵洵把脉、问诊、开药方,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待患者离去后再与赵洵一一询问探讨。
慢慢地,四乡八里的人都慢慢知道顾司司的小药坊来了一个新大夫,这个大夫并不经常在药坊坐诊,但如果有幸遇上了,那他只要大手一挥,基本上几服药的功夫就能药到病除。来看诊的人也慢慢多了起来。
直到有一天赵洵大夫察觉有点不对劲,这才发现原来很多病症并非掌柜无法解决,而是为了成全沈飞雪的求学之心,所以掌柜刻意装作无能为力,再请来赵洵大夫出马,这样的话,沈飞雪就能在旁学习了。
“沈姑娘,这个掌柜对你可真不错了。为了让你多学一点,宁愿背负庸医之名。”赵洵看向沈飞雪,意味深长地说。
“掌柜的对飞雪有怜惜之情,先生对飞雪也有教导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