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第一个挥铲,拨开第一锹土。
大伙儿一看刘秀亲自示范,也有样学样跟着干。
半个时辰过去,在塌方位置,挖出了一个5x5x3立方米的大坑。
“这能找到人吗?”有人提出质疑。
还有人开始打退堂鼓,觉得在瞎忙活。
“大家不要灰心,再坚持一下。”刘秀坚信能把人救出来。
因为公输伦跟他说过,挖矿工人大概挖到三五米的样子,矿井就塌了。
如果人还活着,就在大坑附近。
“救人如救火,拜托大家了。”刘秀说着,对大伙鞠了一躬。
在他的统一指挥下,众人挥汗如雨,在原有大坑上继续深挖,却未有任何发现。
刘秀开始怀疑:不对啊,都挖这么深了,没理由找不到人,除非...
刘秀想到了一种结果,位置错了,如果矿井的入口都没找到,再怎么干徒劳无功。
在场之人都有些泄气,更有人抱怨道:“挖什挖,兴许人早死了。”
此言一出,激起众怒,那人只好闭嘴。
在大家都想放弃的时候,公输伦带着一些人过来。刘秀经打听才知道,下矿的人分早、晚班,公输伦带来的正是早班的人,而被掩埋的是晚班的人。
刘秀看到一线希望,便问晚班的人:“大伙儿回想一下,井口位置有没有什么标志性的东西,比如说矿井附近长着一棵树或扔了一件工具。”
其中一个年纪较大的中年人说道:“俺想起来了,矿口边上好像有一棵榆树。”
其他工友纷纷附和道:“我记起来了,确实有一棵树。”
“一棵榆树?”刘秀大喜,顺着线索,果然在离大坑7-8米位置,找到一棵榆树,只是这棵榆树大半被埋在土中,只冒出一点树尖。
“就是这!”晚班工友指认道。
“大伙儿加把劲,把人救上来,我感激不尽。”刘秀开始挥铲。
人多力量大,不过片刻功夫,挖出了一个大坑,一棵完整的榆树展露在众人面前,可是并没有发现矿井位置。
“这?”公输伦看着有些傻眼。
众人真的是心如死灰了。白忙活半天,一无所获!
“你们再想想...”刘秀对晚班工友说道。
“我想想...”中年人挠了挠头皮说。
过了一会儿,只见他拍着大腿说:我咋忘了这茬子事?
中年工友告诉刘秀,他们换班的时候,晚班有一个人因为身体原因,需要白班有人来顶替他,其中一个小伙子答应下来。
此人干了一个白班,累得满头大汗,浑身燥热难受,只得脱掉外面的冬袄,随手扔在榆树下面。
因此,只要找到这件冬袄,就能找到井口准确位置。
“往榆树周边挖一挖,一定能找到井口位置。”刘秀信心倍增地说。
“手里有工具的人都过来干活。”公输伦喊了一声。
就这样,你一铲、我一锹,继续开挖,果然有人叫喊:“找到了!”
有人从榆树底下,挖到了一件冬袄。
大伙儿干劲十足,围绕榆树周边挖了一个10x10x5立方米大洞,一个黝黑的洞口终于重见天日。
这便是矿井的入口!
“快救人!”刘秀把火把扬了扬,照亮了前方的路。
进入洞中,走了没几米,就看见被围困的工友们东倒西歪躺在地上,好在塌方的时候,只是盖住了洞口,洞内并未完全坍塌,为他们创造了一线生机。
“愣着干嘛?先把人弄出去。”公输伦吼道。
工友们这才手忙脚乱,把围困之人抬出了矿洞...
人终于得救了!
刘秀长吁一口气,没想到自己来到两千多前的汉末,居然还能遇到矿难事故。
真是活久见!
事情总算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