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祐自己站在一处阁子檐下等候着。忽然听见前边不远处有人在说话。他走到拐角处,看到沈风陶站在檐下避雨,她的侍女拿帕子给她擦去脸上的雨滴,嘴里抱怨道:“这夏天的雨下的真是突然。”
“来得快去得也快,等一会儿吧。”沈风陶看着大雨滂沱,面露愁容。
侍女说道:“早知道就不来了。那些人是惯会捧高踩低的,都不把姑娘放在眼里,处处受人冷落,还偏赶上这大雨!”
沈风陶柔声道:“生气抱怨有什么用,你骂几句,这雨就能停了吗?怨天尤人,她们就能高看我一眼吗?时运不济,怨得了谁。”
侍女叹气,皱眉道:“姑娘就是命不好,除了出身,姑娘不是样样比大姑娘强?奈何只能天天看她的脸色度日。”
“好了。”她付之一笑,静静地看着雨幕。
李元祐暗道这姑娘原来过得这么不顺心,听这话,她在外不招人待见,在家里也被姐姐压着,似乎那个沈家嫡女待她不好,自己方才还把她当成了她的恶姐姐,真是无颜以对。
他看着女子单薄的身影,长身玉立,仰着头,露出纤长白皙的脖颈。雨势渐大,雨滴溅上了她的裙衫,水渍洇开来,犹如在淡粉的裙摆上开出了桃花。氤氲的雨气弥漫开来,是让人感到清爽的气味。
洛思撑着一把伞屁颠屁颠地回来,他忙转身,毕竟他是偷听偷看,让人知道多不好。
他一看,洛思那个缺心眼的就带了一把伞,他骂道:“你怎么就拿了一把?”
“今日府上人多,伞都不够用了,小人与殿下共撑一把伞足矣。快走吧殿下,一会儿雨更大了。”洛思搀起他的手臂,将他罩在伞下走了。
他本想说把伞给那位沈姑娘,又没好意思说,便走了。
雨下得更大了些,沈风陶斜眼看向那个拐角处,若有所思。
今日嘉宁郡主宴请,沈家两位姑娘皆在受邀之列,但沈翎华有事推却了。
前两天,邹千易让人将沈翎华的一些旧物送来了,虽然她什么都不缺,只管买新的就是,但有些东西还是要留在眼前,记在心里。
刘妈妈将东西都取了来,又交给她几封信,是邹千易一并送过来的。这几封从未打开过的信,竟是在她离京后卫子彦曾给她写的回信。刘妈妈告诉她,邹千易与卫子彦的母亲有些旧怨,十分不待见卫家,尤其离京后不想和京都那些人再有什么瓜葛,知道卫子彦给她写信,便都扣下了。但她决定留在京都,邹千易觉得这信还是有必要给她看,便送过来了。
她讶然,当初还因为没收到回信闹脾气,竟然是冤枉了人家。
她将那几封信拿在手中,每一封都是厚厚一沓,她却觉得虚无轻飘,该是几年前就打开的,如今时过境迁,信中所写又有什么重要的。她叹气,一一打开,不觉心头一暖,不由得弯了嘴角。那个待人冷淡的卫子彦在信中卫对她事事有回应,她曾随口提了一句“这里的糕点样式不如京都繁多”,他便回应说京都最有名那家糕点铺又做了新花样,等她回来就带她去尝尝。她写想等他金榜题名时,回京向他道贺,他便回好。
没有一句思念,却字字在诉说眷念。
可她没收到卫子彦的信,卫子彦也没等到她的归期。
她鼻头一酸,难受得闭了眼,金榜题名后,卫家就出了事……
明明自己说要回京道贺,却失了约,甚至还在生闷气。
她懊恼地扶额,拿起最后一封,这封摸着比之前的信都薄,看信上日期,是在卫家出事之后,她当时为了宽慰他写了一封信,这封是回信。
她打开来看,只有六个字:“一切安好勿忧”。
对比前几封,这最后一封信让她有些感伤。前后的差别更让她有了一些猜测,加上前几日卫子彦突然出现相救,她心中隐忧更甚。
今日便要问个清楚,她在京中最好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