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初中生都知道,化工基础三酸两碱,三酸:硝酸、硫酸、盐酸;两碱:烧碱、纯碱。
东江或者说整个大明只有硫酸和纯碱,硫酸的制备华夏已经有了千年经验,稀硫酸被称为“绿矾油”不稀罕。ωωw.cascoo.net
纯碱更不是问题,之前从晋商那边进的“口碱”就是天然碱,其实就是小苏打,也不稀奇。
硝酸怎么造?没有它就没有雷酸汞,没有雷酸汞就没有火帽,没有火帽就没有击发枪。
硝在东江还真不缺,无论是硝洞硝土熬制法,还是硝田堆硝法,经过六年的运作,已经稳定的生产出足够东江使用的成品硝。
绿矾油(稀硫酸)在东江一直在正常制备,但是量不算多,大多作为造纸厂的漂白剂。
东江玻璃工厂,按照鹏哥要求,制造了一堆瓶瓶罐罐,现在实验室小量制取高浓度硫酸没问题。
有了浓硫酸,就可以做硝酸,还是使用蒸馏法,在硫酸中加入高纯度硝粉,慢慢加热,利用硝酸的挥发性得到浓硝酸。
这个过程会大量放热,而硝石制冰法,早就不是啥高科技,宋代就玩的很溜。
雷酸汞的制造工艺说穿了也不复杂,把水银溶解在硝酸内,混合以高浓度酒精,反应结束后的灰色产物就是这玩意。
听起来很简单,玩起来很危险,是绝对能要人命的危险。
(具体制造方法不多描述,反正老汪打死也不会去弄,感兴趣自己去查)
差不多一两水银出一两二的雷酸汞,成品好似灰色沙子。
在干燥状态时,极轻摩擦、冲击,也会引起爆炸,只有在含水情况下较为稳定。
后湖先生的团队在付出重大牺牲情况下,到现在才搞出六两成品,别嫌少啊!就这都是拿鲜血和人命换的,价值万金!
虽然每个火帽实际雷汞用量很少,但是制作太困难了,这玩意脾气暴躁,稍不注意就炸。
在没有探索出更加安全的制备工艺之前,这也就注定了,新的击发枪暂时不可能作为普通武器装备全军,只能作为特殊部门防身武器。
火帽很简单,手压杠杆台式,结构简单,
。把薄铜片放进梅花型模具,一次能压六个铜帽。
涂上特殊胶的雷汞被放入铜盂底部,再点上一点点漆防潮,钝化处理过的火帽,正常碰撞不会导致误爆,只有大力撞击才会起爆。
左轮手枪的制造也历经艰辛,一开始转轮用便于制造的铜,青铜黄铜都试过,作为实验性枪,从外形到内部结构,一点点的扣,直到成型。
说起来也不丢人,毕竟是第一支跨越两百年的新式武器,双动式太复杂,就是最土的单动式。
(开一枪就要板一下击锤,才能再次击发)
打空之后正常装弹也是极其繁琐,但是这款枪是鹏哥儿仿制后世,前定装弹时代最完美的转轮手枪,雷明顿m1858型简化版。
和第一支成熟的转轮枪“柯尔特”相比,最大的亮点是转轮可以很方便的取下,再装上满弹的转轮,整个操作只需要六秒。
按照正常携枪时,第一个转轮只装五发,空一发作为保险,避免误击,第二个转轮满弹。
持枪人在极短时间内,就可以连射11发子弹,这是什么概念?
……
接过赵士祯递过来的,一支非常压手的左轮手枪时,鹏哥儿眼泪都差点掉下来。
这特么才叫枪好不好!好不好!
鹏哥儿戴上护耳(密闭空间必备),侧身站姿,左脚向前跨出一步,右手握枪伸直,左胳膊手肘下弯,左手包裹住握枪的右手下部;
身体重心在左前脚掌,右腿在后伸直,这是标准如教科书般左轮枪精准射击姿势。
(这是茶杯式,别提韦弗式啊,左轮侧面漏气,韦弗式烧手)
鹏哥儿掰开机括,瞄准靶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