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应龙的对策很简单,就是把这个“西征军”七千多人放进来,沿途的寨民全撤走,坚壁清野。
他在娄山关上亲自指挥两万大军防守,他儿子杨朝栋、弟弟杨兆龙、妻弟何汉良三部共计三万多人,从后方三面包抄。
最终的战略意图,是全歼这支东北来的军队,倾尽全力、毕其功于一役。
按照他的推算,这仗怎么看都是十拿九稳。
天时:现在正是盛夏,天气炎热,光着膀子都流汗,更别说披着重甲作战,杨应龙设想了一下那种场景,自己都打了个寒颤。
汗流多了,人就发虚,浑身乏力,大量喝水后,也就一时畅快,作战时更坑。
满肚子水晃荡晃荡,拼命作战时,肚子里面抽筋一样疼,这是常识。
而杨家军虽然铁甲不多,但是藤甲、竹甲、木甲这些看似简陋的防护很多,既轻便,又具备一定防御力。
而且北方人初来乍到,不能适应川贵之地的气候,故而天时优势在我。
地利:娄山关就不用说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包抄断后的部队在自家领土上作战,更熟悉环境。
虽然西征军有白杆兵开路,但这里毕竟不是石柱,他们也只能熟悉大路而已,故而地利在我。
人和:如果是杨家军主动出击,譬如攻重庆府,城内的百姓必然同仇敌忾,为了自己的小命和财产拼死反抗。
但这次把西征军放到自家腹地,主场作战,对普通兵卒来说就是反击入侵,加上自己人多,六倍于敌的巨大悬殊,故而优势在我。
这可不是杨应龙一个人自嗨啊,他把这一条条己方优势全部传达下去,让各个将领对下属大力鼓动。
杀一个敌军甲士给六十两的赏格,甲胄兵器上交后,当场兑现,而普通白杆兵首级才二十两。
(按照后世的说法,杀一个敌人给6万,而这样的敌人有七千多个,这不就跟捡钱一样)
古代战争就是这样,只要钱到位,己方又占优势,那士兵绝对嗷嗷叫,战意高涨
。。
……
秦逸这边的作战方略早就定好了,一鼓作气攻占娄山关,这是一个战略的关键点。
只要拿下它,一直到九十里外的杨家老巢“龙岩屯”,敌人无险可守。
也就是说这次西征的胜负手就是娄山关,取之,这场战役就已经胜了七成。
在杨家看来,这样的关隘必然打不动,只要稍一僵持,三万大军就会将这八千多人围个水泄不通。
进退不得的情况下,哪怕不打只是围死,这些人也撑不了几天。
秦逸的战术,就是在杨应龙认为最不可能突破的地方,强行突破。
对别的军队来说叫天险,在打过釜山之战的西征军面前,这些木寨防线就跟闹着玩一样。
只要拿下娄山关,立马攻守易势,来包抄的军队,三万也罢、五万也罢,面临的局面最尴尬。
这种地势他们最清楚,想仗着人多也施展不开,只能一队队上来送死而已。
所以,当时间来到大明万历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二,决战之日,娄山关即将对阵双方,包括正在拼命赶路的三万多杨家军,都对此战充满必胜的信心。
西征军拂晓从桐梓驿出发,上午巳时(09:00-11:00)抵近娄山山脚做战前准备。
当险峻的地势真正显露在众人面前时,秦逸和军官团们还是心中一紧。
“板子,稳一点!你自己注意安全”。
“逸哥放心吧,这点小活难不住我”。
正面主攻指挥官方东笑了笑,使劲点点头,他能体会到逸哥关怀,都是自家兄弟,心意相通,怕他一开火就上头。
“贾平,我只有一个要求,你不许帮着战士背卡秋杀,时刻注意脚下,不要急躁,打准点”。
“逸帅放心,我心里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