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遣军不但从日本国内和欧洲招商引资,还把当初进攻时炸毁的、打掉的江浙工业设施恢复起来并新建更多工厂,另外又把国内的二手装备、机床、工业设施往中国搬,谁出钱就卖给谁,不分国共,赚到钱的日本资本家再从欧洲进口更好货色更新换代——法国、德国、意大利一堆工业设施可等着输出。
也因为有这层关系在,财阀们觉得虽然军队订货少了点,但其他生意勉强还能维持,暂时不打算和军部闹别扭,再说大本营也留了活口,只要你们仿出来的东西和进口货质量差不多,价格贵点也认了,仿制毕竟也能缩短技术差距。
为笼络人心,参照德国搞石油基金,海军准备搞军功分田的建议,派遣军高层把这些新办企业的股份拿出一部分来给下面分配——军官按级别分配吃肉,大头兵就别想喝汤了,目标群体只限于中国派遣军内部。
现在陆军已开始两极分化:关东军一门心思打仗,整天把装备、编制弄来弄去,抢坦克、抢飞机、抢列车炮,今天小演习,明天大演习,就等着磨刀霍霍对俄国人开火,就差脑门上贴“北进”的条子了;中国派遣军满脑子生意,整天琢磨哪些物资可以倒卖,哪些工业设施可以搬,哪些装备和设备可以出口,哪些地方可以投资办厂,哪些领域可以搞“国际”合作开发,高层哪有心思去管野战部队,整天忙着搞酒会,发展经济、做生意。
整体局势愈发微妙,不但陆海军之间相互“马鹿”不离口,连陆军几个重兵集团也开始互相骂对方“马鹿”。
各重兵集团对海军的态度显然也与以前枪口一致对外大有不同,在堀悌吉“天诛国贼”期间就可以看得出来,南方军因为和海军关系最为密切兼之一并守岛,又有送械中将关系在,人数不过30余万,却是铁杆的海军派,且南方军全是一线精锐,装备也好;印度派遣军实力后来居上,目前拥有70万兵力,不过能打的只有30万,还有40万是陆续组建的治安部队,因地理位置缘故,和海军与德方都眉来眼去,工业建设还没开始,海上贸易却搞得红红火火,自然不会说海军的不是。
目前总兵力不足35万的中国派遣军一开始对海军很不满意,认为是因为海军要进攻才逼迫他们从中国大陆退出,同时又导致自身实力下降,但现在因海军缘故生意做得很好,不太想说海军的坏话。
关东军是实力最强的集团,拥兵90万,装备、武器相当完整,一心想着北上,对海军占用更多资源很不满意,但真要北上又离不开海军配合,再说搞装备还要海军提供方便,双方情绪比较微妙;朝鲜军一贯依附于关东军,实力最弱、又穷,不过10万之众,既没有关东军大把的装备、物资入账,又没有中国派遣军搞生意这么红火,眼睁睁看着其他人吃肉而自己只能干瞪眼流口水,唯独不敢公然表态,只敢不痛不痒地敲敲边鼓;至于规模最大的本土军(名义总兵力超过100万),除近卫师团是倾力打造的一流部队外,其余别说二流,连三流都勉强,不过政治地位很高,到处都是牵线搭桥的人物,涉及的各方面关系也最复杂。
这架势让东京陆军高层也有些着急,但归根到底这局面是中枢自己搞出来的,怪不得别人。当初为稳定局势,不让各地统兵大将威胁到自己的地位,石原-多田派定下了各重兵集团互相牵制、让中枢发挥最大作用的策略,陆军各集团头头普遍都2-3年不换,别的不说,按山下奉文这种完成印度攻略的大将,早就应该会国内当个陆军大臣或总参谋长了,但陆军高层照样把他安排在印度总督的位置上——后者也甘之若饴,暂时也不想回东京去搅风搅雨。
这种安排之下,才能让石原莞尔这种资历不够深厚,从未当过一方统兵大员的人物牢牢控制住局势并实现陆海合作、团结一致,东久迩宫稔彦王的首相位置也坐得安稳。。
至于原本派系林立的海军现在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