堀悌吉在几内亚问题上替陆军争取了不少利益,连古斯塔夫和K5都能搞来,陆军认为这个面子要给。石原莞尔大笔一挥,从印度、中国、关东军抽调了3个飞行师团共计400个战斗机飞行员和12艘吨位参差不齐的油轮准备供海军使用——飞机、燃油、后勤和油轮上的水兵全部由海军包了。
所有人都看不懂美国人为什么要这么打仗——不是说美国人最重视人员生命,最不愿意拼命的么?怎么现在开始打这种杀敌2000,自损5000的烂仗?就算美帝财大气粗不在乎消耗,可他们的总统难道连人命也不在乎,选票也不在乎了么?
想不通归想不通,大本营陆海军的意见是一致的,中途岛拿下就不可能放弃,否则联合舰队将没有足够立足点。如果补给线路被掐断,整个联合舰队都有丧命海外的风险,再困难也要咬牙顶住。
曾担任航空本部长、现任军令部次长的大西泷治郎中将在大本营会议上慷慨陈词:“既然美国人都不怕死派遣重轰搞无护航作战,我们怎么能贪生怕死?应该勇敢迎战,让敌人见识我们的勇气和坚韧!看谁先顶不住!”
尼米茨还不知道杜鲁门和马歇尔准备乾坤大挪移的策略,只知道南美战区发生人事调整:自己兼任的南美战区司令官职务被免除,暂由克拉克代理。而克拉克代理时间也不会很长,因为史迪威中将已离开重庆赶赴伊尔库茨克,准备尽快取道勘察加、阿留申一线回国。为表彰他在中国战区工作多年并率领盟军“收复失地”的贡献,杜鲁门决定晋升他为陆军上将。
知道史迪威要走,重庆当局欢欣鼓舞,虽然美国人现在自顾不暇,但大家认为美国还是厉害的,打到现在这份上,轴心也只敢说让美国停战而不说让美国投降,可见彼此对美国的忌惮。而巴基斯坦的成立也大大出乎重庆当局的预料,很多人认为这中间有文章可做。重庆方面已派出秘密外交人员准备请德国调停中日冲突——中德虽然宣战,但大家都知道这是表面文章,中德丝毫未交过手,战前关系还非常不错,现在德国势大,抱柏林大腿显然是其中应有之意。
随着印度战役落幕,原东南亚战区宣布解散,参谋长魏德迈接替史迪威去了中国,在巴基斯坦的滞留美军也和英国方面进行了断——这同样是英日停战合约中的内容。
由于英美战时同盟和并肩作战的特殊性,在巴基斯坦主持大局的蒙巴顿既不可能像国内那样扣押美国人不放,也不可能把他们交给日本人,又不能继续收留。最后蒙巴顿提出将美国人礼送出境去中国的建议,日本对此表示赞同。虽然巴基斯坦包括斯利姆、奥金莱克、威尔逊等几个军头一直桀骜不驯,但一旦不打仗,他们的权利立即就萎缩了,爱德华八世显然更信任蒙巴顿——后者是他年轻时的副官,与皇室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而在纵横捭阖、协调各方关系上,蒙巴顿显然比几个军头更适合与国内、伊朗、日本、巴基斯坦自治政府打交道。
在其斡旋之下,绝大多数美军都搭乘飞机离开白沙瓦去重庆,少部分不能走、不愿走的基层官兵则继续留在巴基斯坦,为完成与日军协议,蒙巴顿采取的办法很大不列颠——让他们宣誓效忠爱德华八世后脱离美国国籍,就地成为巴基斯坦自治领公民并摇身一变成为巴基斯坦国防军教官。
日本也知道英国人在美军问题上搞的小动作,但日本现在盼着英国尽快支付赔偿物资,同时还希望在其他经贸、技术领域合作一番,算是有求于不列颠人,且巴基斯坦明显有英、德两国支持,日方对此装聋作哑、视而不见。山下奉文甚至为缓和关系,还主动先释放了一批在印度战役中受伤的英国官兵和巴基斯坦官兵。
经过这番努力,印度局势开始安稳下来。
尼米茨担心的还不止太平洋一个战场,在日本占领中途岛后第二天,德军主力舰队抵达巴西海域,马沙尔将舰队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