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富庶不是江南士族造就的,而是江南最底层的百姓和其他各地的百姓造就的。”
“没有江南本地百姓生产的生丝,这些士族靠什么发财?”
“没有湖广这些地方的百姓所产的粮运去,他们敢把大量稻田变成桑田?
“没有边军对外虏的严防死守,阻止西北的流寇南窜,他们能守住繁华?”
“因而,臣认为,陛下不必担忧江南织坊利益大损后,会对朝廷和民众造成多大影响,无非是由江南士族控制百姓变成由朝廷控制百姓而已,钱粮和百姓控制在他们手上,只会用来维系奢靡的生活,但若控制在朝廷手上,只要陛下乃圣主明君,就能用来开疆辟土、泽被天下乃至后世、成就非凡盛世。”
四月。
临敬殿。
皇帝寝宫。
贾琏在受皇帝召见,被问起受贾家新织坊出现的影响而导致江南各地织坊利益大损的问题后,就奉谕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承宣帝听后不停点首,但也好奇地问贾琏:“你这些是从何处学来的?”
接着,承宣帝说毕就看向北静王:“为何朕昔日的那些儒官没有教朕这些?”
北静王讪笑:“臣的师傅也没教授过这些,或许是贾家家学。”
承宣帝不禁感慨道:“所以治国还得多听循吏之言,儒臣只利于教化人心。”
接着,承宣帝就又问贾琏:“你的土豆试种的如何?”
“已经在收获,目前看来,每亩亩产可达二十石以上。”
贾琏回道。
“多少?”
承宣帝不敢相信贾琏的话,再问了一遍。
北静王也惊住了,看向贾琏。
“回陛下,每亩亩产可达二十石以上。”
贾琏回道。
“你没诓朕?”
承宣帝问道。
贾琏道:“陛下可亲自去臣的庄田看,如果臣犯了欺君之罪,陛下治罪就是。”
“能有你说的三成,不,两成,朕就不算你欺君。”
承宣帝说后就下旨去荣府庄田巡视农事,且吩咐道:“让阁臣九卿、科道言官随扈,还有资政学堂的学员们也去,将来说不定需要他们去地方上推广此物。”
当日午间,春光明媚,处处花香蝶飞,承宣帝和一大帮朝臣来到了荣府庄田。
贾琏选了几名老成的庄户在皇帝与阁臣九卿、科道言官与资政学堂学员们以及许多内宦禁卫的注视下,开始收获一处还没收获的土豆地里的土豆。
“一石!”
“三石!”
“五石!”
……
“十石!”
庄户们每挖出一筐土豆,负责称量土豆的户部官吏就在一旁称量着,且报着数。
而随着报的次数渐渐到五石、十石之后,承宣帝和在场许多大臣就越来越难以保持镇定。
要知道如今大康,即便风调雨顺,好的田,亩产水稻也不会超过两石。
这一下子土豆亩产就达水稻亩产的这么多倍,不知道要多养活多少百姓。
“二十三石八斗。”
在户部的官吏称量完,报出最终数字后,整个现场安静地落针可闻。
“臣恭喜陛下,这真正是祥瑞之兆!”
韩鑛先拱手说了一句。
“臣等恭喜陛下!”
其他大臣皆跟着说了一句。
“贾卿做的此事,于国于民皆极为有利,乃是大功一件,回朝后,阁臣九卿当廷议一下,如何叙其功绩!”
承宣帝看着贾琏笑说道。
“臣等遵旨!”
方从哲等随即便回了一句。
贾琏也谢了恩。
他培育土豆这种高产农作物,也不是为了获得朝廷的恩赏,而是为减少一分天下大乱的可能性。
因为要想避免天下大乱,就得让天下人人有饭吃,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