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双抢的农忙时节,就这么平澹地过去了。时间转眼进入了七月,也熬过了最炎热的日子。
无论是朝廷控制的地区,还是流贼控制的地区,都相安无事地注重恢复生产,不然到了冬天就得大面积饿死人。
崇祯十三年的流贼,还没普遍喊出“闯王来了不纳粮”的口号,何况革左五营也不算李自成派系的。
他们都知道粮食要靠自己占领区的百姓种出来,光靠抢是养不活那么多人的,没法以战养战。
经过沉树人一个多月的劝农,蕲州、黄梅等地青苗处处,莲藕萌发,芋头也开始抽芽。
很多原本当地人懒于打理的沼泽湿地,在沉树人带来的苏湖农民的教导下,也尽量充分利用起来。
尤其是蕲县周边、那些沉家直属佃农打理的荷塘沼泽,还被放入了沉树人几个月前刚从郑成功手上弄到的一些东南亚、印度乃至东非鱼苗,外加印度的一些外来鸡鸭品种。
明末的航海商路已经非常发达了,欧洲殖民者对于从东非到印度再到东南亚的航线,都跑了好几百年。
郑家虽然跑得少,但随便找些红夷、重金让他们领航,也能到东南亚和印度转转。所以这些物种的获取,完全是顺理成章。
沉树人还非常注意项目统筹的节奏,把这些繁殖工作的优先级,安排得比夏季双抢低一些,等农忙结束后、才利用闲季安排的。
繁殖动物不像种植农作物那样需要考虑季节气候,一年四季都能养,也就不存在错过农时。
这些外来物种的数量如今还很少,饶是郑成功前前后后派出将近十艘海船到各地帮沉树人搜罗,最后活着拿回来的,也不过每种活鱼百余尾。
跨洲带回澹水鱼,从来都是古代最挑战的运输难题,因为需要在海船里另外设置密闭船舱放入澹水养活,还得每隔最多十天就靠岸、找港口换澹水。水质变化还有可能死掉不少,要及时捞走扔掉。
总之郑成功过去大半年应该是花了不少资源,有时一条大海船能带着澹水运几千尾鱼,最后运到活下来的也就两三百条。
好在这些鱼在途中也会产鱼子,鱼子在船舱水里可以保存比较久,回来后慢慢育种也能养出一部分。
相比于鱼类,倒是印度鸡鸭这些家禽,存活率高得多。在海上航行数月带回来的,还能活好几成。郑家商人在找殖民者采购的时候,母禽尽量选会下蛋的,这样回程路上下的蛋,还能有一部分保留孵化活性。
正因为数量稀少,沉树人没让本地贫农养,而是先全部分给沉家嫡系的佃农,让他们精心饲育——
当然,就算养死了,其实也不是完全没救。至少郑成功长了个心眼,他让人弄回来这些品种的时候,在福建就已经先自行繁育留了一手。
所以哪怕沉树人这边全部养死,过几个月还能再去福建要一批留种的。
东非弄回来的罗非鱼、东南亚的巴沙鱼,这些可以在澹水和低盐度半咸水里存活的鱼类,很快都在蕲县周边的荷塘、芋圩间顽强生存下来。
这两种鱼普遍生长较快,产肉高,鱼刺还少一些。也是目前沉树人能弄到的最适合品种了。
其余比如南亚的龙利鱼,虽然肉质比巴沙鱼更好,但只能在沿海养,内陆澹水没办法。郑成功搞到龙利鱼之后主要是在福建自己养,给沉树人的那部分也只能在苏州沿海的崇明县养,黄州这边没法普及。
而原产美洲的清江鱼,暂时做不到跨越太平洋把活鱼用澹水养着运回来,西班牙人也做不到。
与此同时,带有一部分后世白羽鸡父系基因的印度大XIONG鸡,也开始在蕲县周边农家的林间散养繁育。
(就是鸡胸肉特别厚实、产肉率很高的一种鸡,从长肉结构来说已经接近白羽鸡了。但没有后世白羽鸡那种六周长成的快速生长基因,依然要养好几个月甚至半年才能长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