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教练分担压力上来,他目前也负责着整个国家队内选手改换起跑方式的训练统计工作。
“目前经过统计,咱们队里有1/3的选手选择了交叉式起跑,余下2/3的选手选择了侧向式起跑。”
“咱们的选手对于新的起跑方式学习上还是非常快速的,但是从学习到适应到熟练到精通,这是需要更多的训练时间来不断累积的。”
裴景看着手里的数据表格,向在场的教练报着如今各个选手的训练情况和适应情况。
其实如果单纯从这一些数据表格上的适应情况上来看,国家对内的这些选手对于新的训练方式的学习和适应都还是挺快的,只不过如果再和选手们往常的训练表现和整体的速度测试成绩来进行对比的话,就能够清晰的看出,这些选手距离对于新的起跑方式的纯熟掌握还有这很长的一段距离。
“其实最大的问题还不是在这里,而是我们暂时还不能确定交叉式起跑和侧向式起跑,这两种起跑方式究竟是哪一项会更适合我们的选手?”
虽然教练组已经做好了试错的准备,但是一旦试错失败,那么对于部分选手来说,将要付出的代价也是极大的。
别人不提,就说褚睿。
目前褚睿可是国内短道速滑男子500米这个单项上的第一人,他现在的年纪也正是不断出成绩的最好年纪,且不说在更换了新的起跑方式之后,褚睿是否还能够打破他原本用点冰式起跑所创下的各项记录,就说他需要在更换起跑方式上所消耗的时间,对于他来说都是对他职业生涯的一种损耗。
更别提这中间如果还出现交叉式起跑和侧向式起跑这两种方案的选择错误……
在褚睿的身后原本就有沐远笙和苏凉两人在不断追赶着,这两年时间如果再出来一两个能够快速适应新的起跑方式的500米苗子,那么褚睿这个原本有机会取得更好成绩更高成就的选手,有可能就直接止步于此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可能性存在,所以国家队的教练组们对于选手的每一种方案的选择都是慎之又慎,可是再如何谨慎,在这样有限的时间里,谁也不能够说,他们做的选择就是最正确的选择。
只是教练团队们虽然这样忧心忡忡,但是在选手们面前,他们还是必须给出笃定的状态和表现——否则就连教练组都缺乏自信,又怎么能够让他们手底下的选手们感到安心呢?
***
这段时间苏凉虽然不必为起跑方式的调整而烦恼,但他同样也并没有放松。
短道速滑馆中,当其他选手在进行起跑方式的调整训练时,苏凉在一旁,手里拿着个本子和笔,正在记录着一些全新的数据。
二翔他们这会儿训练刚刚结束,看到苏凉在一旁手里不知道记着些什么也蹭了过来。
“老大不愧是老大,还是有先见之明!一早就练的侧向式起跑,现在也不需要考虑调整起跑方式了。”
这句话是孙睿翔这段时间的口头禅,每当他在为新的起跑方式而感到别扭时,他就会忍不住的叨叨一两句。
这会儿蹭到苏凉身边时,他也没忍住嘀咕了一遍。
苏凉看了一眼二翔,没有多说什么。
他当然不能够告诉二翔,自己是在点冰式起跑已经被取消之后,才开始练习短道速滑的。
在他穿越之前,点冰式起跑是在2015赛季才被正式宣布取消的,现在才不过是2003年时间,距离原本点冰式起跑的正式取消时间本该还有12年才对,但或许是他穿越之后所造成的蝴蝶效应导致在这一条时间线上,点冰式起跑在2003~2004这个赛季就被宣布正式取消。
“老大,你这是在写些什么东西?”
二翔当然也知道自己的嘀嘀咕咕并不能够改变些什么东西,他就是习惯性的嘀咕,倒也没别的多余想法。
在嘀咕完了之后,看到苏凉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