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时是最不能耽误的。
这两天, 李洵骑着马大致将河原与燎原交界处跑了一遍,结合燎原的耕地历史登记,大致摸清楚了燎原城北如今的耕地状况。
河原是由清河冲击出来的平原, 燎原作为与之接壤的地带, 往北这一片, 除了一些丘陵,其余的大都是一马平川的旷野,长着郁郁葱葱的野草,可见土壤是十分肥沃的。
这片土地往北有一百里长, 距离左右两边的其他重镇边界,有两百五十里宽,除去丘陵与少量林地, 总共有四十九万亩耕地。若是全部开发出来,哪怕亩产只有一百斤,也足够燎原与肃城两地的粮食供应了。
不过,这片土地抛荒已久, 要重新开垦还是需要费些功夫的。
对于种地的具体事宜, 李洵不太了解, 只大概知道对应的地理位置可以种植什么作物。
术业有专攻,他也没为难自己,直接叫人在当地招募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农,询问他们的意见。
给出了贯钱的咨询费, 没多久就找到了位六十来岁土生土长的老农。
个老汉虽然上了年纪,却说不出什么太有建设性的意见。
他们只听家中老人说过, 垦荒的时候一般是烧掉野草,拔掉大树,把石头和根须挑出来, 然后翻地。
除了这些,就说垦荒很苦,据说当年累死了很多人。
至于秋季播种,越冬种植作物?他们完全没听说过。
李洵略有些失望,转念一想,却也能理解。
如今的百姓连识字的都不多,他们一辈子只待在自己家附近这几十百里地,根本没有机会增长太多见识,一切经验只能源于自家祖辈的口口相传,根本无法对种植知识建立系统性认知,更遑论钻研了。
系统性的农学书籍如今也没有,便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了。
这个民族从古至今都不缺乏勤劳,只要给块地,就能养活自己。哪怕经验一时间没那么到位,种下去作物总是能有些收成的。
给老农们每人贯钱将人打发走,李洵决定结合老农们的话和他自己在现代接收到的零散种地知识来垦荒。
仔细想想曾经看到过的农家耕作场面,如今城北这荒地,要改造成可以耕作的状态,需要的大概就是锄草和翻地。
除草简单,用火烧即可,草灰还能肥地。
翻地,以如今的生产力水平,确实是件非常艰辛的事情。
若都像他在肃城城南曾经看到过的那样,用木犁和人力拉犁,是真有可能累死人的。
但只要将其替换成畜力和铁犁,效率便会大幅度提高,人力消耗也会降低很多。
想明白这些,李洵便叫了肃城的户部功曹主簿与工部功曹主簿过来。
因为早就想好了要在燎原以北进行耕种,李洵刚打下燎原,便让人回肃城传信,把两人调过来了。
这两人在周应亭的带领下,在肃城也还是做了些实事的,周应亭要经营肃城走不开,李洵便决定把几个主簿陆续用起来。
“参见郡王!”
两人毕恭毕敬地行礼。
“坐吧。”
李洵指着下首的两把椅子道。
两人各自落座,却只坐了半个屁股,一副随时准备起身的恭敬模样。
李洵倒是没有纠正他们的态度。
这两人先前也不是多清廉的官,跟着前任郡守的时候各种小事故不断,也就是性质不算特别严重,他又缺人才继续用着。
这样的人,心中有所敬畏比没有敬畏要好。
“这次叫你们来,是有事让你们做。”
“但听郡王吩咐。”两人连忙起身拱手道。
李洵对户曹主簿道:
“我欲将燎原以北的土地重新划分给百姓们,无论男女,每人五亩地,税两分。肃城无地的百姓,同样可来燎原领地。陈主簿,你带些人手,负责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