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皇兄何故造反?> 第926章 以民为本圣天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26章 以民为本圣天子(2 / 4)

又何尝不是不想苛征税赋,劳苦于民。

互市现在虽由皇店代理,但是,进到国库的银子是实打实的,若没有这些银子撑着,要做这些大事,不知道要加多少苛政。

可天子宁愿去做更难的事,也要以百姓利益的为重。

这是格局,更是胸怀!

这一点,渗透在天子处理的每桩朝务上。

以此为基础,再往下延伸,天子的所作所为,其实都有脉络可循。

毋庸置疑的是,类似修渠筑堤,开互市,整军屯这样的实务很重要,但是,朝堂上的官员风气,也同样重要。

只不过,饭要一口口吃,事情要一件件做。

土木之役后,桩桩都是急务,所以有些问题,即便是看到了,也只能暂时搁置。

但是,问题只要在,就势必不可能一直放着不理。

自天子登基以来,对待朝臣一向宽厚仁慈。

可这种宽仁,并不代表着天子的性格软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天子希望能够慢慢的改善朝堂上明哲保身的风气。

虽然这么说有非议太上皇的嫌疑,但是,很多大臣都心知肚明,当初太上皇放任王振擅权,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于那些屡次劝谏阻拦他的朝臣不满。

或许对他老人家来说,底下大臣们唯唯诺诺,凡事皆称皇上圣明的状况,是一件好事,更有利于施展自己的“宏图抱负”。

然而事实证明,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道理,放在任何时候都适用,一意孤行的结果,只会将整个大明带入深渊当中。

所以,对于天子来说,他显然是吸取了这种教训。

在场的大臣,有不少都是一直呆在京中,经历了这段时间朝廷发生的大小事务的。

自天子登基以来,或许有雷霆震怒之时,有和群臣意见相左之事。

但是,无论何种状况下,天子都能和群臣好好商议,从无以皇帝权威,强压群臣低头之时。

如果说最开始是因为天子威望不足,那么,随着瓦剌之战的大胜,于谦,王文等一干大臣逐渐上位,天子早已经完全有了这种实力。

非不能也,实不愿尔!

之所以不愿,其原因,就是不想让已经人人自危的官场风气,变得更加败坏。

官场风气和为官信念这种东西,破坏起来容易,但是,想要建立起来,却千难万难。

实话实说,如果真的想要扭转官场风气,那么其难度,比整饬军屯来说,会只增不减。

但是,这件事情肯定是要做的,区别只在于早晚而已。

陈循这个老家伙,别的本是没有,但是,审时度势的能力和眼光,确实是无人能及。

殿试一案,天子只露出了这一点苗头,就被他给察觉了。

不仅察觉了,而且,他还敢拿来大做文章,借机对吏部和内阁发难。

至于结果,显然,他的谋算很正确。

当陈循摆出了殿试舞弊一案的根本原因,是官场风气不振这个说法后,他的行为实际上就获得了天子的默许。

因此,无论是王文,还是后来的王翺,他们都只能被动防御,而不能反戈一击。

此便是,为虑胜先虑败的道理。

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代价的。

天子之所以纵容陈循,恰恰是因为,他老人家也需要一个契机,能够掀起一场整肃官场风气的行动。

从另一个角度想,杜宁刚刚陛辞结束,他们就被召了进来,其实也很大程度上,也是一个信号。

说白了,这是天子在提醒陈循,收了好处,可不能不办事啊……

这一点,陈循自然不会不明白,因此,天子话音刚落,他稍加思索,便上前拱手,道。

“陛下圣明,如今朝堂上下,的确风气不振,此非一日也,长此以往,必有大患。”

“故此,臣以为,当以吏部牵头,都察院协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