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晓燕选了款,补了货,办了火车托运,然后往镇上打了电话,让余森准时去接货。
她自己留在新安市得呆几天,肖凯安,则是住进了招待所,他第二天也要去忙自己的事,两人约好第二天一同见面吃晚餐。
既然决定开公司,那就要有个详细的计划。若是让王越一个人摸索方向,那会非常吃力,但有余晓燕,事情就简单多了。
余晓燕住进了王越家。
王越住的是新安市90年代典型的城中村,一层住好多户,来来往往一点隐私性都没有,幸好是住在一楼的末尾,平时也没有人经过。
她老家属于新安市的乡下,哪个大城市都有农村,新安市也不例外,而王越就是跟随村里人第一批进城打工的人。
小小的房子里,到处都贴满了各种服装海报,桌子上、床上是各种各样的服装杂志,本子上还详细记录着每月去工厂抢货后,对货品热度详细的分析。
“燕燕,我感觉大一号的风潮要来了,有批西装就很好,但是我也吃不下。”
余晓燕仔细在记忆库存里搜索,大一号,意思是比自己原本的码数大一码的服饰。
要不是王越提起,她确实完全忘记了这回事,她上高中的时候,也喜欢买大一码的服饰,穿着宽松,看着很酷。
这种穿法,直到十几年以后,依然还是很流行。
“文化衫可以一直卖,文化衫大概率以后都不会过时了,换汤不换药,最多就是换一些设计和版型。”王越边给余晓燕烧水边继续思考。
她终于知道王越为什么以后能当大老板了。
因为她无时无刻不在思考服装流行趋势的走势,甚至在预判。
哪有小孩天天哭,哪有事情回回输,足够的努力加上百分百的勤奋,不成才怪。就算一次不成,只要坚持,这样的人也一定会出头。
“越姐,西装的事是怎么回事?”
“对了,你目前在几家工厂有渠道?”
“你不用跟我说详细的,只需要告诉我数量和资质。”余晓燕知道,凡事涉及到渠道,这属于自己的底牌,一般来说,不能随意说,余晓燕怕王越多心,便补充了一句。
“燕燕,你有啥想法就直说,不用担心我多想,你没要我一分钱,没欠我一次账,上次你一个点子,没半个月让我赚了2万多,即使你真的图这渠道,我也愿意拿出来,一起做事,遮遮掩掩不是我的风格。”王越很认真的看着余晓燕。
这让余晓燕心里一阵暖意,生意场上,能遇到愿意待人坦诚相待的并不多。
“渠道是3家新安市的大型外贸制衣工厂,都是外销出口的,和我一起打工的姐妹们都还在里面,所以这渠道被我打通了,里面最大的一家是“华珠制衣”,我亲大哥在里面做质检,我大部分的货是从里面出来的。”
“西装的事是这样的...”
余晓燕细细听王越说完,仔细想了想,同王越耳语了一番,王越听得眼睛都在冒光,连连点头。
两人说了好一会话,余晓燕才提着水桶去厕所洗澡。
从夜市回来都已经凌晨四点了,两人又说了好半天的话,余晓燕看了看窗外的天空,估摸着最少也快六点了。
等她洗完澡出来,王越已经不见了,留了一张纸条:“我去找我大哥,你安心睡觉,中午我带你吃饭!”
看!人家才是行动派!活该以后发财!
......
王越听完余晓燕的思维开发课,等余晓燕去洗澡后,她怎么都坐不住了,开门就骑着自行车出了门。
她直接去了华珠制衣找她大哥,华珠制衣是新安市最大的一家做出口的制衣厂,她大哥王彪在里面做质检,她自己以前也是在里面上班,后来发现批发这条路子后,就凑了钱自己干了起来。
她大哥反对她单干,说批发夜市牛鬼蛇神什么人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