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是机密啦,不过还没有走完最后一步,没开始宣传而已。” “这速度了不起啊,得当六台银河吧?”四表舅对计算机的知识仅限于报纸上看到的内容,很好奇:“那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因为负责项目的是李国杰教授,曙光使用的操作系统是在UNIX基础上研发的国产系统SNIX。而正好我们蜀大实验室也是使用的UNIX,它同时也是统一码大字库的研发平台。” “银河搭载的汉字系统是五笔输入法,D2000汉字只能终端以及ZD-1110字符显示终端。进化到曙光之后,自然需要更加先进的汉字处理系统,基于同一操作系统之上的统一码,理所当然地成了李教授的首选。” “对哟!”徐有志一拍大腿:“刚刚吴局说的,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再解决好不好的问题,这个统一码大字库就算在小计算机搞不了,也可以现在巨型机上搞起来嘛!这也算是另一种先解决有没有,再解决好不好!” 这种说法虽然不大符合实际情况,但是也是一种容易让人理解的解释,周至只好跳过这节:“因为这个关系,蜀大正在抓紧字库研发工作,留给我们的时间只有一个月了。” “而且李教授很抠,压根不给我们分配超算的资源。”说起这个周至还不忘黒李教授一道:“幸好我们蜀大现在有了新的实验室,多了几台小型机,勉强能够完成任务。” “不过我说的会对未来造成巨大影响的工程陷阱,不是指的这方面,”周至说道:“而是——南京长江大桥。” “啊?”赵尚中彻底听不明白了:“怎么还能扯到南京长江大桥上去?” “南京长江大桥固然是新中国成立后巨大的工程成就,但是在净高的设计上最早其实是二十六米。” “可是犹豫当时国家处于困难时期,审查方案的专家们提出了一根问题,就是能不能够在保证万吨船通行的条件下,降低高度到24米,节省一点成本。” “这个方案遭到了当时航运部门的反对,他们认为24米的净空虽然在大多数时候能够保证万吨通行,但是在洪讯涨潮等特殊时期不能保证,在丰水期甚至仅能通过三千吨级船舶,会严重影响航运效率。” “出于成本考虑,大桥最终还是按照24米来设计,思路就是刚刚干爹说得,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也符合刚刚四表舅说的,26米有点好高骛远了,当时新中国万吨轮都压根没几条呢。” “但是大桥建好之后,就基本限制长江航运的发展,其后的长江大桥,更是都按照南京大桥的净高设计,让理论上万吨轮可抵达宜昌的可能性,彻底消失了。” “咱们的汉字字库设计,其实就和这个问题很相似,”周至说道:“老协议修修补补,也存在汉字编码的上限,到天花板也就两万七千个码位。” “现在勉强够用,甚至还有大量的冗余,但是我们的汉字明明就有小十万,等到将来计算机技术可以运用到很多方面之后,我们必然将面临许多汉字无法输入的问题。”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古籍的电子化工程,怕是一多半生僻字都只有变成方框。” “等到那个时候再要来更换协议,那么一切基于这个协议基础研发的汉字处理系统,全部需要推倒重新开发,还会多出来一个两种协议字码的转码和兼容问题,需要另外为所有汉字处理程序开发一套兼容性补丁。不然以前存储在系统中的资料,用新协议无法解读,之前所作的信息化工作就算白干了。” “这等于需要将长江上所有大桥全部推倒重修,用来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