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为了方便老同志们健康保健,疗养院就迁移到了军区医院那边,这里就这样了……”
地方是相当的不错的,这里地势算是周围一片最高的地方,整体是由两道山墙隔出的一个长条形半道上的一段。
然后将这一段的两边砌上石条堤岸,内侧种上迎春、芙蓉、栀子,柳树,构成了一临浣花溪,一临清水河的两条绿化带。
在绿化带和山墙围出的一亩地面上,进门处是一个青石的平台,台子上是一个红柱青瓦的轩榭。
轩榭前方两侧一排美人靠的木栏椅,前方是一个出口,出口外是一口水塘。一条“与”字型的石桥通往对岸。
“与”字的中间是曲桥,两横也是小石桥,通往水塘中两个小亭。
不过为了保养简便,现在水塘里只有浅浅一点水,很难看。
但是也能够看见整个池塘都是用条石砌成的,有一处地方还保留了那里天然岩石的形状,耸立与塘边,将天然和人工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周至看得暗自咋舌,光这口池塘的人工就不得了。
走过曲桥就来到了这里的中心位置,一座晚清时期西风东渐风格的青砖青瓦建筑,展现在周至眼前。
公馆一层是垫高的,需要走上几级台阶才能到正门。
进门之前还有一个长长的阳台伸展向建筑物的两侧,装饰以哥特型的石柱,颇有殖民地建筑的风貌。
门窗也是原配,但是质量似乎出了奇的好,格子窗户都毫无损坏。
推开上半部也是格子玻璃的大门,就进入了馆内。
房间里头又变成了中式格局,中间是一间大厅,两侧各有两间耳房,耳房外还有两间偏厅。
两间偏厅一间是书房格式的布置,现在成了堆放老家具老书柜的杂物间,另一间是圆形,玻璃墙从顶到底,却是一间玻璃温房款式的茶室。
五间房,两百平,实在是够大。
堂屋的背墙设计得很神奇,用了大量的实木装饰,有点类似教堂,中部还有一扇上尖下方,由彩色玻璃砖拼装而成窗户。
教堂状装饰墙两侧有两个凹陷,底部装饰着美丽的花板跟扶手,走到那里才发现别有玄机,这里竟然是通往楼上的楼梯。
沿着楼梯上到二楼,这里是一个矩形的会客室,会客室对面是三个门,分别通往三个房间。
会客室两侧还各有一个大型的阳台。
再往上,还有一处尖顶的阁楼,与别的阁楼不一样的是这个是整个公馆最大的一个房间,足有一百五十个平方。
正前方是一个类似大钟钟面的圆形大窗,两侧也各开了一个大方窗,让整个阁楼显得异常明亮。
现在这大阁楼也是堆得满满当当的杂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