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觉得字里行间带着奇妙的联系。
是好友最喜欢的一类歌曲风格。
她不屑的表情逐渐被收敛起来。
“你喜欢的……”她看向小粉丝,“这个歌手。”
“许倚寒!”小粉丝强调。
“嗯,许倚寒。”被提醒了歌手名字后,好友继续道,“许倚寒的声音,我总觉得最近在哪里听过。”
小粉丝心思一转,想到好友是个音乐爱好者。
便试探着科普:“寒寒前段时间出过一首单曲,叫《恋爱百分百》。”
“还和张弘方合唱过一版《恩仇》,翻唱版本在月榜排名也很高。”
“《恋爱百分百》?”好友没想到,自己前段时间最喜欢的歌,竟然是许倚寒的。
“还有男女对唱版的《恩仇》?”
好友重述着小粉丝的话,脸色大变。
这两首歌,算是她近期最喜欢的两首!
可她平时听歌,没有看歌手的爱好。
因此,直到现在,都没记住他们的名字。
也因此,闹出了个小乌龙。
好友一改对许倚寒的挑剔,连忙把歌曲的剩下部分,认真听完。
“特别好听!”歌曲结束的瞬间,她忙不迭地摆出“点赞”姿势。
随后,翻出自己的手机,买了一张许倚寒的《楼下》专辑。
小粉丝凑过去,望着好友的一系列操作。
敏锐地注意到,好友虽然夸赞了于陌的新专辑,但没有购买。
她有些疑惑:“你不是说于陌的专辑好听吗?为什么不买一张?”
顺着小粉丝的视线望去。
好友摇摇头,又点点头。
“于陌的新专辑,作词作曲很不错,他的唱功也在线。”
“但问题是,这三个因素,各自美丽。”
见小粉丝懵懵懂懂的,好友叹了口气,讲得更接地气些。
“就是,把专辑的编曲拿出来看,是上等作品;作词更是让人叹服,愿意反复揣摩咀嚼;于陌的唱功,虽然很规矩,但绝对到了及格线。“
“那不是很好吗?”小粉丝想起微博群里,其他粉丝开玩笑般说出的愿望。
其中一个,就是“想要让许倚寒的专辑人员名单,也和于陌的一样华丽。”
“不不不。”好友反驳,“你把一首歌曲,当成一套衣服。并不是从头到脚都昂贵华丽,才是好的。”
“哦……”小粉丝歪着头拖长音节,“我懂了。”
不过,她仍是似懂非懂。
只知道,于陌的专辑质量,并没有纸面上吹出来的那么好。
很多音乐爱好者,和好友持着相同的想法。
“虽然于陌的专辑,邀请了众多大师参与,但整体都浮于表面,毫无感情。”
“听于陌的专辑,我只能感觉到四个字‘大师打架’。”
“歌曲最重要的功能,是抚慰听众的心灵。可是于陌的歌曲,我根本无法用来播放欣赏。因为我会时时刻刻想要分析,大师们究竟在哪些地方吵起来了。”
大部分网友,下载音乐软件,是为了听歌。
并不想去研究什么编曲、什么词曲协调性、或者某些伴奏的突出作用。
看到无数音乐爱好者的听后感。
他们便没了购买的兴趣,只简单地试听了下。
反倒是列在于陌的专辑旁边,专辑封面看起来略有些冷感的《楼上》。
吸引了不少人的兴趣。
他们并不在意专辑的歌手是谁,反正只试听一首歌,不花钱。
但,在听完一首歌后,大部分人都选择了“购买专辑”。
于陌粉丝们,眼睁睁地看着大众从原本夸赞于陌,再到降低于陌含量。
最后,几乎所有人聊的,都是许倚寒的新专辑。
上午九点五十八,发了条微博嘲讽许倚寒,询问“我的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