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诚一言不发的听着张旭诉苦,不时的点点头表示同意,直到张旭讲完,他才笑呵呵的说:
“将军,你我也算旧相识,不必这样兜圈子,有什么话要咱家稍带回朝廷,但说无妨。”
“末将的难处确实不小,从此处赶往贵州,可是万里迢迢,单凭末将这几个兵,实在少了些。”
“还有军费的事,让末将打仗没问题,总得有军费吧?我的人总不能万里迢迢去喝西北风?”
“将军放心,回京以后咱家会把这两件事如实上报。”王诚大包大揽的说。
张旭也是满意的点点头,随后又讲道:
“末将答应公公的寿木,已经准备妥当,只等公公启程,一道捎带回去。”
“既然如此,咱家再留下讨饶一天,明日就动身回京。”
“先前说好了要多住几日,公公因何如此心急。”
“朝廷边患为重,咱家早些回去复旨,也好早些帮将军解决麻烦。”王诚解释道。
“既然如此,末将立刻命人给公公准备礼物。”
张旭给王诚准备的礼物很丰厚,锦缎丝绸、瓷器茶叶,应有尽有,再算上那两口棺木,把一艘小船装的满满当当。
王诚看到这些礼物,惊喜之余又笑着询问:
“将军,你恐怕还有事求咱家?”
“公公真是火眼金睛,末将如今准备造一条铁路,缺几名手艺精湛的工匠。”张旭干脆的回答。
“将军还是惦记着洪师傅,好吧!咱家回去以后,再把洪师傅借给将军用几个月。”王诚难得爽快的说。
送走王诚以后,张旭开始做部署,他心里很清楚,这趟打仗的差事,自己肯定推脱不掉。
之所以拖延时间,主要目的就是把家里安顿妥当。
张旭来到杭州的时间尚短,红绡坊还要面对几个强硬的竞争对手,这时候实在不适合离开。
思虑了半个上午,直到吃饭的时候,张旭才出言询问:
“若兰,我近日就要启程去贵州打仗,你是不是可以招几个身手好的家丁,来保护红绡坊。”
“包在我身上好了,杭州府最能打架的混混,都是我门下。”沈若兰干脆的回答。
“那好,去着急你那些小弟,今天晚上我要见到他们。”张旭说。
沈若兰应下了差事,吃过晚饭便起身出去,直到天色将黑,才从外面回来,也只是带着三名壮汉。有些不好意思的抱怨道:
“如今本小姐囊中羞涩,那些门下也是树倒猢狲散,杭州府的江湖,没钱没兄弟。”
“把这三个介绍一下吧?”张旭问。
“大牛、二牛、三牛,都是我曾经的门下,家住城外牛家庄,打架没输过。”沈若兰终是有些欣慰的介绍道。
“既然是沈大小姐找来的,就留下吧!”张旭干脆的应道。
“留下可以,不过价钱也是很贵的,每人每月二两银子。”沈若兰说。
“还真是不便宜,马青一个月也只有二两银子俸禄。”张旭调侃道。
“就是因为身价高,所以除了我没人用他们。”沈若兰回答。
“只要有本事,银子不成问题。”张旭大气的说。
“我看倒不如雇镖局的,那些镖师身手好,价格也公道。”顾春娘提出了新的建议。
“这主意不错,我走以后,你雇几个镖师来看守门户,最多三个月,我就可以从前线回来,花不了太多银子。”张旭附和道。
“他们三个怎么办?”沈若兰追问。
“如今本将军缺人手,但凡上门来的,照单全收。”张旭回答……
大明朝廷解决问题的速度是很慢的,直到王诚离开杭州一个月后,兵部和户部的公文才送到织造府。
两张公文,答复了张旭的要求,兵部同意张旭按照制度扩招士卒,可就近前往南京兵部造册登记,领取腰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