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简短的沟通后,所有战士分成了三股呈扇状向敌占区展开对炮兵阵地的搜索。
在抗曰战争的战场上。
对敌人炮兵火力的压制和反击是尤为重要的。
苏军甚至提出了“大炮兵主义”的建军思想。
而在战役进行中。
因为火炮的射击范围和射击距离极远,所以重炮阵地通常都设立于战场二线。
想要发现敌方炮兵阵地,独立团使用气艇升空进行观测是可以做到的。
比如讲气艇上挂住绳索,随后让汽艇进行升空却不让它飞远,再使用望远镜通过高空向下俯瞰,在天气良好的情况下,气球上的独立团战士会清晰地观察到日军的炮击效果和对手的炮兵阵地方位,再引导大口径火炮火力覆盖,可以有效地打击敌方炮兵阵地。
这个一方法在淞沪战场上,日军曾经对国军进行使用。
国军试图攻击过日军的观测气球,但由于日军飞机的拦截和防空炮火的密集未果。
在诺门坎战役期间,苏军多次出动空军战机去摧毁日军气球,甚至为此引发了大规模空战,最终占据空中优势的苏军还是击毁了气球,它同时也说明了这东西的作用和苏军的忌惮。
独立团固然也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对日军的情况进行监测,并且指挥部队进行打击。
不过这样一来同样也曝露了己方阵地的位置,让敌军轰炸机更好地进行轰炸。
所以赵刚考虑再三,还是觉得李云龙的偷渡计划更加稳妥靠谱。
按照战场惯例和火炮的具体特性,一般部署在二线的主要是大口径支援火炮的阵地,而其它步兵炮、战防炮等是需要抵近射击。
对敌方纵深炮兵阵地的打击方式往往有炮兵反制、空中打击、步兵偷袭等三种。
而炮兵反制的重要手段,就是要搞清敌方炮兵阵地的准确方位与距离,因此炮兵观测员作用突出。
炮兵反制,除气球之外,隐蔽在制高点的观测兵也会通过测距和测位,引导本方炮兵压制或摧毁敌人炮兵阵地。
早在第三次长沙会战期间,第九战区炮兵指挥官王若卿在岳麓山占领阵地,部署了美式重炮团和第10军山炮营,居高临下给日军步兵和炮兵以重大杀伤,就是因为战场观测效果较好。
空中打击理解容易。
位于后方的炮群最大的天敌就是轰炸机,尤其是口径大自重沉的重炮,隐蔽和转移阵地都非常不易,一旦被敌机发现位置,后果必然是悲催的。
在丧失制空权时,日军的轰炸机战队在战场上非常肆虐,华夏军队的炮兵阵地经常被捕捉和攻击,甚至连迫击炮阵地都遭到攻击,因为有恃无恐的日军飞机飞得很低。
除去炮兵反制和空中打击外,另外一种有效战法就是精锐分队的敌后奔袭,专门消灭敌人的炮兵阵地。
比如《亮剑》的赵庄之战,李云龙就派侦察连夜袭第89师的榴弹炮阵地,毁炮三门,气的楚云飞枪毙了负责警戒的部队长。
当然。
这样的纵深穿插也极具危险性,日军的炮兵阵地警戒也是比较严密,大部队过不去,小部队又容易被围歼。
执行这样的任务,独立团战士首要保证的就是无声无息潜入,动用鸟枪和匕首,在不制造出声响的情况下完成对敌军的刺杀。
在一路如同幽灵般行进中,独立团战士身手敏捷的干掉了好几个巡逻的日军士兵。
只能说,因为滩上的防线挡住了唯一的大道,水路又有士兵专门进行观测防御,伸出阵地后方的日军心理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松懈,这就让渗透部队的节奏大大加快!
“这里竟然出现了日军的观察哨兵,想来这里要么是敌军指挥部,要么就是炮兵阵地!”
渗透部队很快想到了两种可能性,无论哪一种,对于渗透部队而言都是巨大的好消息!
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