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钱聚少成多,也是一笔不错的收益。朱标就给艺术工作者们当出差费了。
朱标还会招收当地的艺术工作者,用当地的方言演绎当地的故事。
这次也不例外。
朱标提供故事,他麾下的当地文吏进行润色,戏曲很快成功排演。
在民间,钦差为民伸冤被追杀,更大的钦差空降为小钦差和百姓伸张正义,是经久不息的热门故事。这次的“故事”,正好戳中了百姓最喜爱的点,迅速传播开来。
于是不是很关心国家大事的百姓们,迅速得知了“两广贪官污吏鱼肉百姓,屯田将军常葳和知县道同誓死救民”的事。
许多百姓看了戏才知道,原来有些租子不该交,自己被“鱼肉”了啊。
在戏曲中,朱标描述了常葳如何迷路,道同如何为迷路的钦差常葳将军头疼不已,常葳和道同如何比划着和当地村民沟通时出现奇怪的误会。
百姓们看得捧腹大笑。
朱标又着重描述了常葳一次一次被朱亮祖从马上打下来,然后朱亮祖和王志带来的亲兵被常葳激励,又想起了在军营里读过的书,勇敢地站出来保护常葳。
百姓们又是愤怒又是感动,许多人哭湿了衣襟。
这些戏也在军营中演出,将士们从戏剧中看到了当时的故事,受到的震撼比普通百姓更大。
特别是当永嘉侯和六安侯的亲兵站出来保护常葳的时候,这一幕颠覆了他们的常识。
但他们一思索,却认为这是正确的事,只是自己不一定做得到。
“那些人之后会怎样?”这是广西和广东的将士们最关心的事。
演戏的人卸掉脸上的油彩,笑着回答:“有罪就罚,有功就赏。不知情的人只要能互相证明自己确实只是执行上官的命令,就能免除惩罚。怎么处理,都写在了律令和军规中。你们翻翻就知道。”
“啊?你们难道是问处理的官员会不会按照律令和军规?”演戏的人笑道,“处理这件事的人是朱夫子啊,你们还需要担心吗?”
将士们心立刻稳了。对啊,那可是我们的朱夫子!
在读书人心中的朱夫子是朱熹。在将士们心中朱夫子只有一人,那就是小先生、小军师朱标。
连朱升在将士们心中,地位都比给他们写课本、为他们出试卷的朱标低,算不得他们所有人的“夫子”。
“说来,两广永嘉侯、六安侯共同谋反,我们两广的将士都没听到风声,朱夫子就把叛乱平定了,真不愧是朱夫子!”
“小军师岂是浪的虚名?我怀疑小军师提前掐算到了这一幕,早就布置了陷阱等永嘉侯和六安侯钻进去。”
“说不定真的是!”
一旁路过,准备进军营打听将士们情绪状况的朱标脚步一顿,转身就走。
两广将士情绪很稳定,就是一个个化身朱标吹,朱标感到很头疼。
被包扎成了木乃伊的常葳好奇:“知省为何会头疼?”
朱标坐在床头,放下书本,没好气道:“听见别人胡吹一些没有的事,难道不会尴尬吗?”
常葳想了想,认真道:“不会尴尬,很自豪!”
朱标:“?”
这丫头这性格像谁?是像常叔叔对吧?肯定是像常叔叔!
朱标深呼吸了一下,开启了唠叨模式,告诉常葳这样“自豪”不好,人要谦虚。
唠叨着唠叨着,常葳就开始装晕。
哎哟,我好虚弱,我晕过去了。
朱标再次:“?”
朱标很生气,但他又不能把伤病员摇醒听他唠叨,所以他气呼呼地冲出门,回书房继续处理公务。
常葳睁开一只眼,窥见朱标已经离开后,才睁开两只眼,顺了顺胸口,长舒一口气。
以前她只在朱标教导他们的时候遇见朱标,所以她对朱标的印象是成熟可靠智慧,几乎无所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