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位将领琢磨了一晚上, 今天终于能发言了。
宋濂和叶铮也暂时停止互相攻讦,静下心记录会议发言, 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让他们惊讶的是, 昨晚这群人还瞪大着眼睛装呆傻,今天居然每个人发言都很踊跃,并且提出的意见都很中肯。
仔细思考后, 宋濂和叶铮明白了原因。这群将领可能都是务过农吃过苦的人,真切地知道贫苦农人急需解决的问题。
比如女子授田后, 若与他村人成婚, 该如何换田;
比如一家分有很多田地,但耕种人口不足、农具不足、牲畜不足, 该如何互帮互助;
比如如何监督成丁人口划地,只靠县令肯定不够,县令之下是不是还需要新的官员;
比如成丁的人口除了最简单的田赋, 之后徭役, 特别是女子徭役要如何征收;
比如如果成丁人口出外经商或者做官, 他们的田地、赋税、徭役又该如何处理……
宋濂和叶铮听到最后,都闭上了嘴,奋笔疾书记下将领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他们忽然发现,将领们所说的许多问题他们居然从未想到过。只从故纸堆中翻前人的田赋政策, 他们忽视的问题太多了。
不过两人毕竟是大贤。很快,他们也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帮朱元璋完善政策。
叶铮身为事功学派传人, 又在山村中长大, 常带着弟子为邻里调解纠纷。乡中邻里纠纷多和田地有关, 叶铮迅速跟上将领们的思路, 提出切实有用的意见。
宋濂自幼跟随名师读书, 常年待在书房中,实践经验缺乏,但理论知识丰富。“朱氏特色井田制”虽是一个新东西,但遇到的许多问题,历史中已经遇到过了。
比如女性分田会遇到的问题,在唐和唐之前的朝代就遇到了。在场的将领们不懂,但宋濂是把均田制研究透了的。
……
朱元璋等人在抓耳挠腮往陈标所写的“朱氏特色井田制”框架中填内容的时候,陈标也在和三位兄长讲解“朱氏特色井田制”。
什么大明啊朱氏啊的特色井田制,其实就是后世的农村土地承包制。
土地归公,联产承包,农村公社互助互利,既增加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又尽可能抹平了农民体能差距带来的个人生产力差距。
但陈标完全不认为,这个政策能达到后世的程度。
后世执行这个政策的时候,国家已经有了完善的机械生产线。
在大平原地区,有联合收割机等大机器赶场;田地零碎的小山村,农村公社也有小型机械供农民们使用。
这个时代有什么?他们建立的农村公社,能有一头耕牛就不错了。
而朝廷出租耕牛给农民集体使用……不好意思,西汉就有了。还需要陈标说?
接下来就看朱元璋手中的屠刀,能让管理耕牛的官员清廉几年。
西汉中后期,出租的耕牛只剩下老弱病残,根本没法用。补充耕牛的钱,全被官员和豪强吞了。百姓没法自己耕种,为了交税就只能把地卖掉。
现在变卖为租,只是为王朝对土地再分配留了个保险,只要不连续遇到昏君,大明就不会烂到底。
再说徭役的事。
常说税重压死人。其实历朝历代的田赋都很低,压死人的是苛捐杂税和徭役。而苛捐杂税,也很多都依托于徭役。
古时官员其实并不免田赋,他们免的是徭役。普通老百姓不想被沉重的徭役害死,又付不起代替徭役的苛捐杂税,就只能卖身为佃农,好歹能活命。
在唐朝之前,女性都有授田,授田额度为男丁一半。
古代徭役和田地绑定。唐初期学隋制,原本妇女有授田,后均田制完善,后为了增加人口,逐步取消女性和奴婢授田,也就相应取消了女性和奴婢的徭役。
在当时,这是对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