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见一见这位奇人。
不全是因为理学院的推荐名单,也是因为她拜读过了黄履庄的书《奇器目略》。
去黑市买书那一次,不只是买了《金瓶梅》,也买了一些颇有意趣的书。
《奇器目略》正是黄履庄所写,主要记录了半生发明。
不知情的读了会当做是天方夜谭,谁又能想到里面的东西极有可能都能找到对应实物。
这样的人物,怎么可能过扬州而不访。
三月末,扬州风暖。
桃花开了,人面却不知何处去。
根据地址寻去,真是不巧,黄履庄在二月就离开了扬州。
听留守的小厮说,他家老爷往湖南去访友,最快也要来年才会归家。
武拂衣扑了一个空,可也确定了一件事。
黄老年近半百,身体健朗,时不时就出远门访友。
他回绝理学院教师一职的邀请,是不耐规矩束缚,也不喜欢与达官显贵打交道。
主人不在,想要一睹他的发明创造只能通过迂回之法。
这就去找了同住扬州城的黄履庄表兄,戴榕保管着部分发明器物帮着售卖。
像是木轮自行车,这样的大件需要订购,暂时缺货。
武拂衣购入了千里镜、验燥湿器、验冷热器等等小物件。
正如《奇器目略》的记载,这些物品非常实用而非徒有外表。检验湿度、温度的器物能直接运用到珍珠养殖的水体环境监测中。
“这样才对。”
胤禛一一试用了这些器物,不掩喜悦。
“爷就说大清岂能落后于欧罗巴,这些奇巧之物是能更甚对方一筹。”
武拂衣没让胤禛嘚瑟,一盆冷水泼过去。
“民间再多奇人又何如。官府不会用也不去用,只能让这些技术成为了一段流言传闻。”
”以前是,但今后不同。“
胤禛放下湿度计,下意识环视一圈,压低了声音道。
“八旗大姓权贵、南方文人之中有头有脸多的,多是有派系立场,或支持太子或另有心思。斗争可以是大换血,也可以是培植起一个新党。汗阿玛开设理学院就是为此培养新党做准备。“
胤禛揣摩着康熙的意思。
太子也好,胤禩也好,大阿哥也好,就让他们与支持他们的势力之间相互斗争。
康熙在这一过程中,将理学院出身的学子散于各地官场。假以时日,汇流成海,新党出世。
“只是,这样的布局少则十年,多则更久才能成形。”
胤禛不担忧康熙的决心与意志,但忧虑老父亲的身体能否撑得住?谁叫皇太极与顺治都不算长命。
武拂衣品出了弦外之音。
理学院出身的新党,应是康熙希望继任者能够知人善用。太子显然不符合这一条件,那么皇子之中谁最合适呢?
想到正确答案,她不免背脊发寒。明君,这种工作,真不是人干的活。
哪怕她再有觉悟,但也希望倒霉日子晚些来。此刻不能更虔诚地祈祷,“但愿佛祖保佑,皇上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胤禛其实也在默默祈祷康熙能好好活着。尽管他与老鬼为康熙虔诚祈祷的起因都不够心思纯善,但圣人论迹不论心。
唯独怕一点,这辈子两人自打灵魂互换后就与佛无缘了,佛祖单方面屏蔽了他们的祈愿。
有些担忧,想也没用。
寻奇人不遇,考察工作还是要继续。
这就包了一艘船,沿着长江而行。
李白诗中写“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考察队的路线刚刚好反向而行。
待大船驶过黄鹤楼所在的武昌,继续下行至湖南的岳州府。
然后胤禟开始了查勘,洞庭湖适合养珍珠,在此找了首批培育最合适的养殖地。
美中不足,想要把养殖区域连成一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