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读几本书好何谈辛苦。正如您一直教导,多读书总是好的,书中自有黄金屋。“
康熙听了,笑容温和得更真诚了些。儿子感念他的关爱,这种孝顺的表现当然令他心情愉快。
这会也不着急说公事,好兴致地问了一句,“都读了些什么书”
“一些英吉利文的书。弘昐在学洋文,儿臣也就陪着一起看了,总不能一问三不知,怪不好意思的。”
武拂衣就此说开了去,是在一本洋文手札了瞥见了一段话。
大致意思是1688年,法兰西有人用浇注法制作出了平板玻璃。那样的玻璃被用到玻璃窗与全身玻璃镜上。
英吉利人想要获得相关技术也得不到,只能看着法兰西以此玻璃制造方法大赚一笔。
“儿臣听说玻璃窗的售价之高,倘若能压低造价再卖出,推广牛痘接种的经费也就有了。”
武拂衣表示希望去玻璃厂实地考察一番。
“近些年,玻璃厂在纪大人的技术加持下制作出了精美物件。但纪大人终究来自异国,在造物风格上也偏向西洋。没能充分挖掘御制玻璃厂的潜力。”
这话说得很委婉了。
纪理安来自德国,是不是全心全意为康熙效力
即便是,他也有力所不能及的地方,比如没能把价格奇高的大块玻璃搞出来。
既然如此,四阿哥愿意一试,说不定会有奇效。
康熙闻言不由一愣。
老四惨败于老大,他没有意志消沉是好事,但这会申请去玻璃厂搞出奇货可居的大块玻璃,这真不是受刺激严重到异想天开了
说句真心话,老四真要是能行,堪比财神爷转世了。这叫人如何相信
作者有话要说文中,清朝玻璃制造历史,参考文章康熙厂御用玻璃厂考述,出自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10